2013年11月07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 欧乾恒 本报通讯员 韦 康 黄丽美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核心提示

  小村依山而建,一幢幢灰瓦白墙的楼房掩映在绿树丛中,整洁的水泥道延伸到村落深处,村前河水清澈见底蜿蜒流去……很多人来到靖西县工业重镇湖润镇,都对这样的美景难以忘怀。这样美丽的生态环境得益于靖西县将“经济发展”和“生态文化建设”两篇文章融会贯通,着力打造宜居城镇,让这个“山水边城”焕发新活力。

  转 型 转变发展方式获“新机”

  “昔日‘灰头土脸’,如今山清水秀。”这是不少湖润镇群众如今的感受。

  湖润镇锰矿资源丰富,矿业生产一直是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然而,工业发展的背后,河流、农田受到污染,尘土飞扬,环境形势越来越严峻。

  “生态环境破坏恢复并非易事。”湖润镇党委书记梁国盛告诉记者。当地提出了“旅进锰转”的发展思路。先做“减法”:淘汰落后的生产企业,重组锰矿资源,将锰工业企业集中搬迁到工业区,并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转变锰工业的发展模式。再做“加法”:大力发展“无烟工业”,加大旅游的发展力度,以旅游带旺城镇。如今,湖润镇发展获“新机”,成为名符其实的“山水工业重镇”。

  湖润镇的嬗变是该县的一个发展缩影。近年来,靖西县以锰、铝为主的资源型工业迅猛发展,环境保护也面临巨大压力。县委书记黄小宁提出,要通过“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两条腿走路,推进生态型铝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正是通过加快转变发展的方式、加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靖西县得以在发展工业经济中突出生态保护的“重围”,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得益彰。

  转变方式,规划先行。把做好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规划摆在突出位置,该县产业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加强分类管理,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将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时,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全县年度机关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制定有利于清洁生产及利废的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

  在做大工业园区的进程中,按照“上大汰小、等量置换”的原则,该县还持续推进工业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低碳型工业,并完善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增强企业和全社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

  “入园企业的基本要求是要以生态环保为前提,全面落实节能减排任务。”靖西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设定的入园门槛看似苛刻,却成为了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后劲的基石,凸显了建设生态铝工业园区的特色与生存发展之道。

  重 建

  恢复生态环境铸“名片”

  东黑冠长臂猿被视为亚洲最珍贵的自然遗产和全球极度濒危物种之一,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对人类的起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东黑冠长臂猿在广西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

  2006年9月,由自治区林业局、香港嘉道理农场和靖西县林业局共同组织的生物多样性考察队,在中越边境的邦亮林区重新发现了东部黑冠长臂猿,并首次获得了东部黑冠长臂猿的照片和录像。

  发现了长臂猿后,该县不遗余力支持保护,并为支持邦亮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县政府一次性拨付110万元专款用作申报经费,并着力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使之成为长臂猿和各种生物的“天堂”。

  “只有生态环境保护好了,经济发展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如今,这样的认识已经成为靖西县从上至下的共识。县有关部门负责人认为,该县田园风光优美,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只有借助越来越多“东像黑冠长臂猿”这样的名片,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做大旅游产业,而生态的综合防治和对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工作也变得尤为迫切。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该县一方面加强生态的综合防治,深入开展涉及有色金属、电解锰、造纸、制糖等六大行业环境的风险隐患大排查和重点企业强制性清洁企业生产审核,另一方面对已关闭的矿区、尾渣库、排泥库,实现企业与地方、企业与村民共建,重建矿区生态环境,修缮周边居民环境,加强旧尾渣库的复垦。如今,大部分企业旧尾渣库复垦工作通过验收。

  在退耕还林上,该县以加强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灾后生态恢复重建为抓手,深入实施“绿满靖西”造林绿化工程,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如今,得益于这一项工程,该县已完成人工造林2万亩,封山育林3.24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15万株。此外,还实行采伐限额制度,确保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并加强林木、林地、野生动植物资源管理,查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案件。现在,一道宽阔而坚实的生态屏障在“山水边城”显现。

  在经过专家论证后,靖西县编制完成了《靖西生态县建设规划》,为生态县建设的有序推进和生态的恢复重建吃下了颗“定心丸”。

  发 展

  打造生态城乡好宜居

  沿着新建成的河堤路散步,走进正在建设的靖西县龙潭湿地公园,一副生态和谐图便呈现在眼前:流水淙淙,草木葳蕤,鸟鸣虫戏,如诗如画……

  龙潭湿地公园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总面积20公顷,除了保持原有的湿地景观外,还增加朱槿、黄素梅和红花继木等植物,预计今年年底竣工。建成后,公园将集民俗文化、生态湿地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

  “在城市之中建设湿地公园,不但能提升靖西城市品位,还改善了人居环境。以后我们休闲也有了好去处。”住在附近的村民韦鹏高兴告诉记者。

  在实施城区绿化改造的一项重点工程。该县在通过打造生态宜居城镇乡村,在包括绿化改造在内的“显山露水”工程中,投入资金1亿多元,实施了中山公园改造扩建、海关景观、排沙景观、龙潭湿地公园、龙潭河沿岸绿化美化等工程,打造一个公园最多、河水最清、生活最爽的宜居边城,成为助力生态宜居城镇的“生力军”。

  借助“美丽靖西·清洁乡村”和创建“生态村”的东风,该县还整合和争取到中央和自治区资金12691万元,县财政投入2074.41万元实施清洁工程,使乡村环境“美丽转身”。此外,依托境内丰富的旅游资源,精心打造峡谷群生态游、山水田园风光游、民俗风情游和跨国游等旅游品牌,不但带动了当地旅游发展,还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群众也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大大提升了幸福感。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Eva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