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08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何黎明 周贻刚 黄华中 李 翔 何 勇 文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自治区领导到宁明县调研“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开展情况并参加义务种植珍稀树种活动。  

崇左市委书记黄克(左二)在宁明县检查指导“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工作。  

举行县直机关“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动员会暨驻乡村工作队授旗仪式。  

举行“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万名党员签名仪式。  

驻地官兵们积极参与地方“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  

学校师生积极参与“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  

团县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在县城街头发放“美丽广西·清洁家园”活动倡议书。  

县妇联举行“家庭美、乡村美——集中行动日”活动。

北江乡良安村念号屯实施“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之后面貌一新。  

城中镇珠连村攀龙屯一角。  

宁明县委书记蓝锋杰(右一)在寨安乡顺宁社区参加清洁家园劳动。  

宁明县县长刘勇(左二)在明江镇百泉村检查指导清洁田园工作。

美丽清洁的宁明县城。

 

  在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中,宁明县创新“一个”标准、突出“三沿”重点、推行“六分”模式,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成效明显。目前该县已累计整合、落实各项资金2300多万元(其中财政资金700万元),动员群众6万多人次,开展清洁活动1486场次,清理垃圾5万多吨,新建垃圾中转站5个、焚烧炉10座、垃圾池246个,购置垃圾清运三轮车50辆,配备乡村保洁员245名,发放垃圾桶8262个,改造房屋立面89户,整治规范畜禽场所401个,修路85.9公里,新建排水沟15.5公里,安装村屯路灯107盏,种植珍稀树种17万株,绿化面积9455平方米,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创新“一个”标准

  引领美洁大方向

  只有确定标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借鉴先进经验、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宁明县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创新建立起一套具体细化、可操作性强、统一规范的“20个有”清洁整治工作标准,即:有村屯规划、有长效机制、有村规民约、有文明公约、有保洁制度、有保洁人员、有环卫设施、有处理设施、有排污系统、有牲畜圈养、有整洁村容、有硬化道路、有活动场所、有公共厕所、有人饮工程、有绿化工程、有亮化工程、有美化工程、有洁净水面、有环保农田。“20个有”既包括硬件建设和近期整治,又涵盖软件建设和长效机制,做到“软”“硬”兼顾、“长”“短”结合,清晰地描绘了该县“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全新景象。

  突出“三沿”重点

  打造国门新风景

  只有抓住重点,才能打造特色亮点。宁明县地处广西西南边陲,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212公里,是广西陆地边境线最长的县份。为此,该县立足“边”的实际,突出“边”的特色,坚持以城带乡、以乡带村、以村带屯,把“沿江、沿路、沿边”重点村屯作为活动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一是突出沿边线,打造沿边品牌。重点抓好宁明至爱店口岸二级公路沿线上的寨安、峙浪、爱店3个乡镇22个村屯的示范建设。二是突出沿路线,形成沿路特色。重点抓好南友高速公路沿线和国家级花山风景名胜区沿线上的亭亮、城中2个乡镇9个自然屯的示范建设。三是突出沿江线,培育沿江亮点。重点抓好明江沿线上的海渊、北江、明江3个乡镇16个村屯的示范建设。通过“三沿”示范点建设,探索构建符合宁明县情、凸显边关亮点、适应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形成“沿边村屯独具特色、沿路村屯干净整洁、沿江村屯环境优美”的良好格局,推动面上工作全面开展。

  推行“六分”模式

  确保垃圾不出村

  清洁乡村,重点难点在垃圾处理。该县按照“责任明确、因地制宜、灵活处理、重在长效”的原则,通过“六分”模式,在村屯垃圾处理工作中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就地消化垃圾,确保垃圾不出村屯。一是责任分区。按照集中管理、方便群众的原则,将每个示范屯都划分为若干个责任区,将清洁卫生责任分解到各家各户。同时,每个责任区由各户户主轮流担当召集人,每周组织对村庄进行一次集中大清扫。二是垃圾分类。从农户这个垃圾处理的“前端”抓起,日常清洁实行农户“户前三包”(包房前屋后垃圾清扫保洁、包运送垃圾到集中处理点、包房前屋后杂物的整治清理),群众按照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定时送到集中点。三是处理分项。探索实行垃圾“村收村运村处理”,如该县亭亮乡院景村叫集屯率先在崇左市范围内建成屯级垃圾焚烧炉,对可燃烧垃圾进行焚烧,燃烧后的垃圾灰作为农用肥料;不可燃烧的生活垃圾进行堆肥,作无害化处理;对可回收垃圾集中打包出售给废品回收站。四是投入分级。在村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由县财政统筹资金预算,整合扶贫、交通、水利、民族等部门项目资金,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金扶持。在村屯保洁方面,每个村屯配备保洁员若干人,负责垃圾清运、焚烧、堆肥等。保洁员工资通过“三个一点”的办法筹集,即村民自筹一点、县财政补助一点、集体经济出一点。通过多方筹集,形成了区、市、县、乡、村多级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五是设施分配。由县级统筹开展村屯垃圾池、垃圾中转站、垃圾焚烧炉等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实际需求在公共场所添置必备的果皮箱、大垃圾箱;配备乡村垃圾收集车、垃圾清运车、铁铲、扫把等环卫设施和统一购置垃圾桶。六是奖罚分明。该县爱店镇堪爱村板堪屯组建环卫监督小组,由全体村民选出6名组员,每2名一组,轮值负责村庄环卫的监督、管理及评比工作,做得好的按时交班,做得不好的继续值班;北江乡良安村念号屯开展“文明清洁卫生示范户”、“脏乱差户”评比活动,对清洁卫生搞得好的农户授予“卫生示范户”称号,并给予化肥、甘蔗刀或奖金等奖励,对做得最差的“脏乱差户”进行黄牌警告,以此提高村民卫生意识,从“要我清洁”向“我要清洁”实现思想行动大转变。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