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30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蒋 勤 本报通讯员 唐庆友 黎灵贵 唐理文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今年11月18日,富川瑶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的纪念日。30年来,富川30多万各族群众在这片热土上战天斗地,顽强拼搏,成就翻天覆地的业绩。30年里,瑶乡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知难而进、团结拼搏、诚信自强、无私奉献”的富川精神,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尤其是近十年来,富川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富民强县”发展战略,努力建设“幸福富川”,打造“中国瑶乡明珠”,全县呈现一派生机勃发、欣欣向荣的景象: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阔步迈进;县城面貌日新月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县城;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健全……

  1 经济实现大跨越

  党的十六大以来,该县紧紧围绕跨越式发展的历史任务,制定实施一系列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的新举措,以发展促跨越、惠民生、建和谐,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得到显着提升。

  据统计,从2002年到2012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由12.54亿元增加到46.7亿元,年均增长14.05%;财政收入由0.75亿元增加到3.61亿元,年均增长17.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33亿元增加到91.5亿元,年均增长52.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307元提高到1.84万元,年均增长11.31%;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488元提高到5200元,年均增长13.33%。

  2 新型工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该县坚持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关键产业,以“贺州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核心区”规划建设为龙头,不断推进工业结构升级,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初步形成以电力、水泥建材、烟辅材料及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体系,成功探索出从一个山区农业县向循环工业强县转变的科学发展之路。从2002年到201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由5.79亿元增长到53.84亿元,年均增长24.98%;三次产业结构由“一二三”变为 “二三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增长到3.5亿元。

  该县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经济发展转方式、优结构、上档次的突破口,以建设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打造循环经济靓丽名片为战略目标,全力推进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和加快风电开发利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目前,示范园区一期工程已基本建成,形成以电力、水泥和啤酒为核心的循环产业链。总投资9亿元的华润富川水泥厂是桂东北地区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一期工程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已于2010年5月建成投产,1-5月生产水泥98.5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两亿元;总投资78亿元的华润贺州火电厂一期工程2×1000兆瓦火电机组已于去年投产并网发电,今年1-5月发电39亿千瓦时,实现工业总产值16.15亿元;总投资3亿元年产啤酒20万吨的华润雪花啤酒厂于今年1月试生产,预计年产啤酒6万吨,产值可达2.2亿元。

  该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环保清洁的风电产业,全力打造百万千瓦风电基地。目前,广西水利电业集团、中国大唐集团、中国华能集团等风电企业已落户富川开发风电,签订风电开发规模达75万千瓦,已开工建设麦岭镇长春、柳家乡龙头、莲山镇金子岭等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50万千瓦,其中龙头风电场的两台风电机组已并网发电。

  3 生态农业蓬勃发展

  该县以建设“二园三廊一中心”(即两个现代农业示范园、三个特色种养长廊和一个农产品加工物流中心)为核心,通过争取农业项目资金、整合资源,加快土地流转,全面推广“养殖-沼气-种植”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推动水果、烤烟、蔬菜、生猪等特色优势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建成“全国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目前,该县引导群众依法自愿有序合理流转土地超过40万亩,水果种植面积达42万亩,蔬菜年复种面积稳定在23万亩,烤烟年种植面积3万亩以上;发展百头以上规模猪场627个,建成10万亩果蔬出口备案基地;培育龙头企业12家,建成占地面积达1000亩的“富川特色农产品加工物流中心”,果蔬加工包装能力达200吨/小时,年加工水果、蔬菜超过40万吨,年总交易额达6.5亿元,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4 百姓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该县始终把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作为县委、县政府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大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安居工程、公共安全等社会事业投入,加快解决上学难、看病贵、住房差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城乡旧貌换新颜。该县围绕建设“生态良好、经济繁荣、特色突出”的瑶乡明珠,多渠道筹集资金,开展城乡“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投入9000多万元,大力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完成沿街房屋立面改造15万平方米、路面改造和管网下地6公里,铺设青石板人行道3.2万平方米,安装街道路灯、红绿灯、电子监控系统等市政设施;投入400万元实施“夜色瑶城”一期亮化工程;投资1.68亿元建设投资大厦和民族文化广场;投资3500万元实施保护修复工程;投资2000万元实施岭南瑶族文化展示长廊建设;投入480万元改善城乡环卫设施;争取名镇名村、生态文明新农村等建设项目,完成秀水村、福溪村、铁耕村、洞尾村、茅厂屋村等新农村风貌改造。

  社会保障全覆盖。该县以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2012年,全县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10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282人,城镇再就业人员614人;新增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668套,完成161套棚户区改造和3500户农村危房改造;60周岁以上符合领取条件的农村居民实现基础养老金100%全额发放;学生资助政策100%覆盖,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00%落实;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全面改善,建成137个村级卫生室,全县参合率98.68%;6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竣工,累计解决2.06万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村级道路73公里,全县通村路100%硬化,通达率达98.7%。

  和谐稳定促发展。该县以创建“平安富川”、“法治富川”、“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城”为契机,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大接访、大调解、大防控”活动,积极构建城乡治安体系,全县社会公共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2012年,全县共排查矛盾纠纷1661起,调解成功1641起,成功率达98.8%;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改行动11次,排查各类安全隐患1047处,整改率达100%,成功创建“全区平安先进县”,获得全市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一等奖。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Eva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