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9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刘 飞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昭平县文竹镇的竹海生态游让人体验一番别样情趣。喻湘泉/摄

 

  森林覆盖率高达84.2%的昭平,是广西“最绿之县”;雄厚的“绿色本钱”,给这个生态大县送上一个“绿色崛起”梦。

  今年上半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60.26万人次,相当于当地人口近4倍,同比增长44%;实现旅游收入15.1亿元,人均3700多元,同比增长65.9%。据此推算,这个“最绿之县”今年游客突破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30亿元,应该没有太大悬念。

  绿色生态是昭平最宝贵的“看家本钱”——这是昭平县领导在不同场合最爱说的一句话,也是干部群众最合拍的共识。

  一片森林、一条桂江、一座古镇、一片茶园、一群寿星,在这个县引以为豪的五大“本钱”中,每一样都与生态息息相关。“游黄姚古镇、览桂江风光、品昭平银杉、探长寿文化”,正是八方宾客蜂拥来游的魅力所在。

  以“中国最美乡村”黄姚古镇为龙头,把昭平建设成为“全国有特色的宜居宜业养生休闲型山水森林城”,是县委县政府设定的奋斗目标。

  “大道理我不清楚,看到我们县的有机茶在新加坡卖过每公斤9.3万元的好价钱,就知道在茶园坚持装诱虫灯、施农家肥,一定没错!”一位茶农这样道出他对“生态”的坚守。

  生态意识和清洁习惯,正是在“生态”带来越来越多实惠中,逐步形成并巩固下来的。目前,昭平县有茶园16万亩,其中通过无公害认证的就有11.2万亩,比例高达七成;去年全县干茶产量7000多吨,总产值近8亿元;全县茶叶产业直接从业人数约8万人,农民人均茶叶单项收入1550元。在获得“中国名茶之乡”称号后,“昭平银杉茶”又获得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锁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主题,开发与保护并重,建设与绿化同行,经济与生态齐驱,集约集群新型林产工业,做精做优本土特色农业,培育壮大生态旅游产业,实现“环境友好、集约高效、协调可持续发展”,正是昭平县的绿色崛起之路。

  “我们家煮饭、炒菜、烧水全部用沼气,既省钱又卫生。”来到昭平镇江口村农户李新家,庭院干干净净,厨房整洁卫生,李新轻轻转一下沼气灶开关,淡蓝色火焰升腾而起。

  再来到李家桑园, 桑叶一片绿油油,李新介绍说:“桑园用肥都是沼液沼渣,生态养蚕效果特别好。剩余的蚕沙再进沼气池发酵,全部循环利用。”

  这个村现有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桑园1580亩,去年产鲜茧350多吨,产值860多万元;配套建有沼气池1021座,沼气入户率高达96%。

  近年,昭平县大力发展循环种养,实现沼气、养殖、种植、回收利用联动,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态产业链。目前,全县建成户用沼气池4.5万座,入户率达到70%,年可节约薪柴11.3万吨,仅此一项实现节支增收约5020多万元。当地涌现出江口村“桑—蚕—沼—桑”、福行村“猪—沼—茶”、临江村“猪—沼—鱼”、河井村“猪—沼—果”、龙坪村“猪—沼—菜”等一大批生态循环示范村。

  “环境好,卫生好,精神好,身体好。”这样的标语在昭平县大小村落随处可见。经过几个月来“清洁城镇乡村、建设美丽昭平”活动的洗礼,这方百姓对生态、绿色的理解,又提升了一个境界。

  来到昭平镇龙坪村大洲屯,美丽的荷塘、蜿蜒的溪流、清洁的田园、宜居的村庄,让人羡慕。村中小公园里,三三两两的村民或小憩、或闲聊、或读报、或下棋,一派恬静悠然的景象。“外面人来玩都说昭平好,我们自己也觉得生活在昭平是福气!”一位村民如是说。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