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安县认真实施“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以“十大增收行动”为 载体,以提品质树品牌促流通激活农村经济,着力推进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农民增收工作亮点纷呈,农业增效成效显着。
特色种养成规模
“只要金桔种得好,亩产轻松超万元。”大将镇种植大户韦成兴开心地说。
融安县通过创建高效特色种植产业基地,推动高产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完成金桔新种200公顷(0.3万亩),葡萄种植66.7公顷(0.1万亩),无公害蔬菜播种面积2100多公顷(3.2万亩),完成新植甘蔗1800多公顷(2.8万亩),草珊瑚、青蒿等中草药种植400公顷(0.6万亩)。
同时,该县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业,以短、平、快养殖项目促进农民增收。
如:大将镇同仕村农民群众利用原有的金桔林及山坡林地大规模养鸡,发展林下规模养殖户达25户,存栏近5万羽;长安镇新安村、潭头乡大岸村发展旱鸭养殖势头较好,年初在示范点的带动下,现已落实旱鸭养殖各5户,年出栏预计达12万只。此外,该县上半年新建能繁母猪规模养殖场15家,新增母猪390头;新增旱鸭规模养殖16户,存栏6.7万羽。
扶贫增收行动快
融安县紧紧抓住新一轮扶贫开发机遇,落实整村推进扶贫,突出抓好示范带扶贫,探索了扶贫工作新机制、新模式。
今年上半年向上级争取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项目资金768万元,新建砂石屯级路14条273公里,新建并硬化屯级路8条10.5公里,新建独立桥梁(过 水路堤)4处。完成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85万元,扶持贫困村甘蔗、金桔低产改造和青蒿种植共计106公顷(1600亩)。
同时,该县抓好扶贫培训、扶贫创业、扶贫互助等工作。
截至5月底,已举办15期共1087人次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完成扶贫龙头企业贷款项目5个,贴息资金共144万多元。
获得扶贫小额贷款担保资金200万元。并以板榄镇官昔村、雅瑶乡大琴村、大将镇太江村等10个贫困村作为示范村推进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已发放借款108笔,扶贫借款总额达48.48万元。
树立品牌促流通
县委、县政府实施“提品质、树品牌、促流通”战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推广体系;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品牌农业经营主体。
县财政还设立专项资金300万元,加大对创建优势主导产业品牌的扶持力度。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给予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实行品牌创建奖补制度;增强对农业产业品牌的宣传力度,利用金桔节、龙舟节等推介会、展销会活动,采取多种手段,做大做强农业品牌。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潘文峰:关于广西2015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的说明与具体要求
根据摸底调查,2014—2020年全区搬迁意愿较强的农村群众有150万人,贫困群众希望通过易地搬迁实现脱贫致富的愿望十分强烈。为此,2014年6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大力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从2014年起至2020年,全区每年搬迁安置扶贫生态对象10万人左右。考虑到群众需 【详细】
凌云县:实施扶贫生态移民 加强“造血”扶贫
凌云县地处广西西北部,县域面积2053平方公里,是国定扶贫开发重点县、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之一。全县辖4镇4乡,105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13年末总人口22.05万人,居住着汉、壮、瑶三个主体民族,其中农业人口19.25万人,属于贫困人口11.66万人,占总人口的53. 【详细】
忻城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谱写扶贫攻坚新篇章
忻城县位于广西中部,自然条件极为恶劣,山多地少,且易旱易涝,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结论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被列为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据2014年统计,全县总人口42.7万人,其中贫困人口 10.78万人,涉及12 个乡镇130行政村1935 个自然屯。受益于国家政策 【详细】
那坡县百省乡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那坡县百省乡党委、政府坚持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以“生态为本、桑果为重、边贸为要”的发展理念,抓好“山、水、边”三篇文章,团结带领全乡人民,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全乡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2014年,全乡 【详细】
忻城县实施“绿化美化花化”生态建设扫描
近年来,忻城县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加大全县“绿化、美化、花化”生态建设力度,采取见缝插绿、破墙透绿措施,全力打造青山碧水新忻城,去年顺利通过自治区国家园林城市验收。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