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仙茶”美誉的石崖茶是平乐县特产之一。近年来,平乐县立足地理环境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将野生石崖茶引种下山,形成规模,做成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石崖茶主要分布在平乐县青龙、阳安、源头等地,由于野生石崖茶树零星地分布在高山密林中,数量较少,每年产量仅4000斤左右,曾经出现了“一茶难求”的情况。今年已40多岁的欧文轲是平乐县青龙乡大纲村委大冲村村民,是一个和石崖茶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农民。由于是传统的茶叶加工技艺,所以石崖茶的品质一直保持得很好,有些茶商提前一年就向茶农订货了。
平乐县青龙乡大纲村委大冲村村民 欧文轲:“很多客商很多厂家都来我们这里收购生茶叶,干茶叶。”
欧文轲说,二十多年前上山采摘石崖茶,挣钱养家靠的是运气,如今种植四十多亩石崖茶,发家致富靠的就是规模化生产。现在的大冲村,像他这样种植三十亩石崖茶以上的茶农就有50多户,户均收入过三万元。
平乐县青龙乡大纲村委大冲村村民 欧文轲:“现在我头一批茶叶收入也将近在四万多块钱,(那整个采摘季下来大概是多少钱。)全部一年采摘都在八九万左右了。”
近年来,当地政府因势利导,鼓励农民种植培育石崖茶,把'仙茶'请下山来,形成规模,做成产业。目前,仅在青龙镇大纲村委,石崖茶种植面积就达1500多亩,产量超过1000万斤。
平乐县青龙乡大纲村委 贫困村第一支书 黄云云:“产量越来越多 我们大纲村也引进了其他的公司进来,采用这个公司科研还有合作社的方式和农民一起来做,也大大地把销量提了上去。”
平乐县青龙乡党委书记 张镇:“目前,青龙镇石崖茶产业现状种植的面积大约有六千亩左右,下一步还是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力争在近两年以内达到(种植面积)八千亩以上。”
目前,平乐正着力于从栽培、采摘、加工、包装,整个过程实现标准化和全程质量监控,今年底实现该县“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万亩石崖茶基地”目标,在发展壮大石崖茶产业链的同时,打响地方特产品牌,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全区扶贫生态移民现场推进会与会人员在都安农民进城创业园参观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自治区扶贫攻坚的重大战略和重点工程,为了进一步做好该项工作,4月27—28日,自治区在河池市召开了全区扶贫生态移民现场推进会。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先后实地参观了大化瑶族自治县生态民族新城,都安瑶族自治县农民进城创业园,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 【详细】
[融安县]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率超90%
截至4月28日,融安县共举办创业培训12期,培训人数292人,创业成功率达90%以上。该县致力帮扶返乡农民工创业和就业,通过部门联动、加强培训、强化服务,每年约8000人次得到就业。 【详细】
广西:打通服务农民工“最后一公里”
农民工是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生力量,如何服务好农民工是我区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区工会组织积极适应社会发展新需求、新期待,不断创新服务载体,为农民工办实事、解难事,打通服务农民工的“最后一公里”,把工会的温暖带给农民工。 【详细】
都安农民进城创业园新貌
2005年,都安瑶族自治县率先在广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第一个项目——农民进城创业园。该项目共调整土地3100亩,规划安置3.5万人,配套建设小学、幼儿园、医院等公共服务机构,并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同时有组织地引导安置农户外出务工或就近经 【详细】
罗城一季度为农民工追薪229.58万元
4月14日,笔者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社部门了解到,今年以来,该县继续认真做好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努力完善维权工作机制,推动农民工维权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规化。一季度,该县共为175名农民工追回工资229.58万元,切实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