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14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韦义华 张冠年 张相兵 苏 其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15天,签订搬迁协议18户,完成两个自然村共25户群众的搬迁,又一次刷新了钦南区征地搬迁的纪录。2009年3月以来,钦南区作为钦州市重大项目征地搬迁主战场,已为300多个项目供地3万多亩,攻克了“天下第一难”。

  “政府招商引资,符合群众长远的利益,政府征地搬迁目的与群众的利益不是对立,而是一致的,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阻力就会减少。”钦南区委书记林海波这席话,说出了该区实现和谐高效推进征地搬迁的“制胜法宝”。

  更新理念:群众利益第一

  “征地搬迁,保护群众利益最直接的是要坚持‘三个到位’,即动员到位、补偿到位、安置到位。”钦南区区长黄光发说。

  中国-东盟(钦州)农产品大市场项目是钦州市的重大项目,一期共需征地400亩。至今年3月,项目建设范围内仍有18户群众尚未搬迁和85亩土地未能交付。

  与业主约定交地的时间马上就到了,必须在15天内完成。这又是一次兑现承诺的时间节点。任务重又紧,3月13日,钦南区决定,采取“局包户”形式组织8个攻坚小组,分头进村动员与镇工作组相配合开展工作。

  工作组进村后,启动一事一议机制,协调业主单位,为村民硬化了850米的进村道路,修好一条800多米长的排洪渠,村里一名孤儿生活困难,工作人员带头掏腰包捐助……工作人员的一举一动,感动了村里的群众,最后在时间节点前完成了任务。

  安置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几年来,钦南区在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的黄金地带先后初步选址安置用地和就业用地93个,已获批复选址85个,已开工建设47个,已经交付使用18个。

  安置先行,赢得了搬迁户的理解和配合,为钦南区实现依法、和谐、富民、阳光征地搬迁提供了有力保证。

  创新机制:“爬坡过坎”各显其神通

  在钦南区,关于征地搬迁工作的办法,有许多“新名词”。而每一个“新名词”,都代表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也饱含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六个同步”工作方法,是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启动区的征地搬迁时创立的。当年6月,钦州市成立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建设指挥部,要求钦南区具体负责完成大部分的征地搬迁。

  非常时期,非常措施。工作组进场后,采用“六个同步”,即同步征地、同步审批、同步调处纠纷、同步付款、同步清场、同步推土。“六个同步”工作方法,大大加快项目征地进度,创造了43天就完成征地1033亩的纪录,保证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如期启动,得到两国高层的高度评价,被称为征地的“钦州速度”。

  一个项目一个策略,一个项目一个模式,这是钦南区的一个制胜“法宝”。在扬帆大道南延长线等项目的征地搬迁中,钦南区又创造了“局包户”工作方法,效果十分明显。该线路如期贯通……

  征地搬迁,一头是政府,另一头是百姓,每天都会有新的情况,钦南区委创造了“早餐会”——每天早餐前招集各工作组负责人,用半小时汇总前一天的情况,部署当天的重点工作,使交地的时间节点计算到每一天。

  转变作风:超强执行力体现在一线

  征地搬迁,引来项目产生的效益,是扩大民众福祉、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钦南区的广大干部都深知这一点,大家对工作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我调到这里工作一个多月了,至今不知道自己的办公室在哪里。”4月26日,正在现场指挥推土机作业的劳愈明说。

  3月13日,劳愈明调到康熙岭镇任镇长。当时,钦南区正全力推进一个重点项目征地搬迁工作,该镇领导干部全部投入。劳愈明报到的地点就在征地搬迁现场,上岗后上班、办公全是在现场,自己的办公室在哪都没来得及“进门”。

  自征地搬迁工作打响以来,钦南区上至城区四家班子领导,下至普通党员干部,常年“白加黑”、“5+2”分组、分片奋战在一线。广大干部以超强的执行力和扎实的工作作风,让钦南区的征地搬迁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