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17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卢彬彬 通讯员/陈冬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每天早晨7时半,家住武宣县桐岭镇和律村的韦代娥,就准时和10多个姐妹一同前往村里的哈密瓜种植基地“上班”。她们在工作岗位上,整地、施肥、授粉,每月都能固定拿到800到1500元不等的“月薪”。给别人干活,自家的田地咋办?韦代娥告诉记者:“承包给公司或种植大户,自己既拿租金又领工资,非常划算。”而像韦代娥这样成为“领薪一族”的农民在武宣县有5000多人,兴起一股“带薪种田”风。

  据了解,武宣县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9.8万多人,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农田荒废,制约着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针对这种现状,武宣县鼓励引导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转包、互换等形式依法转包给公司或种植专业户,把土地集中起来进行产业化、规模化经营。这样,不但“留守农民”可以“旱涝保收”,而且规模化农业带来的是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提升。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Eva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