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2月28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魏 恒 周贻刚 宁雪霞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喜迎贵客远方来,父老乡亲乐开怀。感谢党的好政策,生活幸福又多彩。”春节前,那楠乡岽站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暨屯级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设施正式启用,结束了“群众议事在树下,组织生活借农家”的历史,村民们唱起《迎客歌》表达喜悦之情。

  与此同时,坐拥花山岩画景区却长期为脱贫而苦恼的城中镇耀达村也传来喜讯:村里成功引进外来企业投资1亿多元开发旅游业,项目一期工程已破土动工。村民吕旭升踌躇满志,准备开一家土特产店:“我也要当老板,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就在耀达村村民们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板棍乡国华村早已尝到甜头:依托山区土地资源,该村种植了上千亩适宜当地条件的高产高效山油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是什么使这一个又一个落后的村庄变了样答案是:一个又一个把铺盖卷背进村里、翻山越岭忙不停的驻村干部,成了群众致富的“领头羊”。

  自去年以来,宁明县全力为40名派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294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创造条件,通过建立服务协调、目标责任、公开承诺、考核监督、培养激励等机制,在基层一线努力锻造提升他们“抓发展、促民生、维稳定、倡文明、强党建”的五种能力,为兴边富民释放“正能量”。截至目前,驻村干部落实公开承诺事项1119件,先后引进帮扶项目94个,涉及资金1.78亿元,带动1450户发展优势产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

  “驻村干部就是星星之火,点燃边境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希望和热情。”县委书记蓝锋杰说,为了发挥好这些“火种”的作用,宁明县下了一番功夫:一是培养到位,提供会干事平台;二是关心到位,搭建肯干事前台;三是责任到位,拓展实干事舞台。

  据介绍,该县累计对驻村干部开展各类培训86场(次),并通过多种形式交流经验做法。同时,每月给予驻村干部生活补贴,并从县级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中优先提拔多名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形成了良好的用人导向。

  一年多来,宁明县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扎根基层无怨无悔的驻明江镇岑岳村“第一书记”戴圣生,不顾伤病忘我工作的驻北江乡良安村“第一书记”卢毅成,亲民爱民情系边境的驻寨安乡立门村“第一书记”黄桂生……学有榜样、干有方向、赶有目标,在先进典型的带动下,驻村干部为边境村屯群众服务的能力大幅提升,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脱贫致富初显成效。全县驻村干部帮助所挂(任)点的161个村(社区)完成制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扶贫规划,培训党员和群众2.2956万人次,帮助农民实现创业就业5545人。

  ——关注民生赢得民心。驻村干部走访农户5253户,撰写调研报告221篇;协调投入8000多万元帮助修桥修路修水利,协调投入1706万元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帮助群众办好事实事836件;慰问困难群众2500人次,送去慰问金、慰问物品折合人民币75万元。

  ——调解纠纷深受好评。驻村干部协助开展政策法规宣讲330多场次,排查矛盾纠纷900件,调处900件,调结893件。

  ——文化新风蔚然成风。驻村干部积极配合开展“边关党建文化示范长廊”创建活动,加快打造100个边关党建文化示范点,组织民间爱好文艺的党员组建161支山歌队、15支群众文艺队,举办群众性文体活动98场次;同时,把支部建在舞台上,搭建流动文艺舞台,把“送文化下基层”变为“种文化到基层”,提升基层群众文明程度。

  ——基层党建凝心聚力。驻村干部积极协调整合各类资金1600多万元,加强91个屯级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投入50多万元推动后进基层党组织转化升级,转化率达100%,有效提升了农村党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