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2月20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 唐广生 本报通讯员 黄 诚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别村的笋干一公斤卖30元,我们平作能卖到40元,外地许多商贩提前打电话过来预订,我们的笋干供不应求哟,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打品牌带出的市场效应!”

  谈起八渡笋的价俏利好,田林县八渡瑶族乡博峨村平作屯绿缘八渡笋种植合作社社长罗文才如是说。

  平作屯是八渡笋的原产地。由于这里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出产的八渡笋以“脆、嫩、无渣”而闻名。但由于传统种植,农户各自为战,规模小、产量低,加之加工简单,缺乏必要的包装,大部分笋农辛勤劳作,得利不多。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种植八渡笋的积极性,也影响了产业的发展。

  如何发挥平作屯作为八渡笋原产地这一优势,进一步打响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鼓励农民种笋致富?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指导下,2011年3月,村委副主任罗文才牵头成立了平作绿缘种植专业合作社,有82名农户入社。在县、乡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协调下,2011年10月,合作社成功注册了商标。社员在合作社的帮助下,实行有机种植,不施肥、不喷药,进行规模种植。同时打破过去“提篮小卖”的做法,统一经营,统一品牌,统一价格。

  “由于平作屯成立了合作社,又成功注册商标,大大激发农民种笋积极性,增强了平作八渡笋的竞争力,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如今价格上来了,我们致富的步伐也加快了!”罗文才美滋滋地说。

  据统计,该屯95户人家户户种有八渡笋,目前面积达到8503亩,年产鲜笋约100万公斤,年加工成干笋5万公斤。按目前市场价格计算,总产值达200多万元,笋农户均收入超过2万元。平作八渡笋已开始步入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平作八渡笋产业,作为村委会副主任、社长的罗文才,正领着笋农们走向一条以八渡笋为主打产业的特色农产品加工道路。目前,他正在筹建注册资金为200万元的八渡笋开发公司,公司厂房已经破土动工。

  在谈到八渡笋的发展前景时,罗文才说:“下一步我们将打绿色无公害品牌,以合作社为原料基地、以原生态传统环保加工为手段、以公司销售为平台,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路子,把八渡笋产业打造成平作农户山上的‘绿色银行’,实现笋农的持续稳定增收。”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Eva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