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2月18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刘 艺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新年伊始,又到了菇农最忙碌的时候。贵港市覃塘区五里镇蘑菇种植大户黄伟庭聘请两人专门采收蘑菇,从正月初一到初八,老黄搭盖的400多平方米“人字”大棚里,每天都有75公斤蘑菇上市。一季蘑菇种下来,纯收入可达1.6万元。

  冬闲时节种蘑菇,开春就当万元户。聊起种植蘑菇的“致富经”,黄伟庭打趣告诉记者:“那可是转着圈儿来赚钱。”过去,对稻秆、牛粪农民没法利用,往往一烧了之,整个村子乌烟瘴气。现在,其全都用来种蘑菇。以种植1平方米蘑菇需用10公斤干牛粪、20公斤干稻草计算,种植蘑菇250万平方米,就用去干牛粪、干稻草7.5万吨。按照今年每公斤蘑菇收购价7元计算,每平方米蘑菇纯收入可达20元。

  清明前,菇农们收获完蘑菇后,蘑菇的下脚料可用于还田种水稻。用蘑菇脚料种水稻,病虫害少,肥效持久,每亩可省下100多元的农药、化肥投资,还解决了蘑菇脚料的消化问题。

  覃塘区将蘑菇产业作为农业循环典型进行重点扶持,从2010年起连续两年,政府每年拿出100万元扶助蘑菇产业发展。为防止连年种植造成的蘑菇品种退化,两年来覃塘区农业部门投入36.7万元,从武鸣、兴业、福建等地引进蘑菇新品种,加大科技示范推广,促进蘑菇品质提高;还建立了从生产供应菌种、技术服务、产后销售的社会专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民蘑菇专业合作社12家,与蘑菇加工企业签订购销合作,畅通蘑菇销路。

  2012年,覃塘区蘑菇种植面积达到620万平方米,产量5万多吨。今年1月中旬,覃塘区捧回“广西食用菌产业发展十强县(区)”牌匾。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Eva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