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初一,阳朔西街一家咖啡馆里传出“结婚进行曲”。来自挪威的詹姆斯和阳朔本地人杨惠娟的婚礼正在举行。
“我们是在北京中挪文化交流活动中认识的,来到阳朔后,不禁深深爱上这个地方。”詹姆斯说。
婚礼上的“洋协警”是阳朔警务国际志愿者服务队的16名成员,他们来自美、英、德、韩等国家,在阳朔忙碌自己事情的同时,协助警方调解、处理涉外事务。
阳朔西街,东临漓江,西傍碧莲峰,古老的街道由中国古代常用的青色槟榔纹大理石铺成,两旁是清代遗留的低矮砖瓦房,飞檐碧瓦,红栏木窗,充满了浓厚的岭南建筑韵味。
这条不过1000米长的街道,聚集了600多对来自异国他乡的夫妇,被誉为中国涉外婚姻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
蛇年春节,漫步有“地球村”之誉的西街,感受新春气氛。
距离西街还有一段距离,就感受到桂北的春节气息:从糖糍粑到糯米酒,淡淡的香甜沁人心脾。
桂北人逢年过节必备的糍粑与米粉、正宗的意大利咖啡与西餐、古老的中国春联字画、前卫的休闲风尚……聚集在这里。
这座小家碧玉型的南方骑楼村镇,浓浓的乡村氛围中流淌着小资情调,朴素的民风里包容着国际元素。
西街上“没有饭店”“月亮下餐厅”等是中外文字招牌。中西元素和谐共生:中式灯笼,西式挂钟;中国古陶瓷,欧洲西洋镜;中文《论语》《道德经》,基督教《圣经》、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英文、日文、法文招牌下,张贴着一幅幅“恭贺新禧”、“吉祥如意”的新春对联,还有用中外文字互译写出的经典对联。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陈雄章介绍说,西街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但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才逐渐被人熟知。“得天独厚自然山水和宽容并蓄的人文情怀是阳朔西街在短时间里迅速蜚声海内外的重要因素。”
由于旅游的快速发展,阳朔很多农民会说英语,全县挂牌的外语学校最多时曾达30多所。阳朔西街不远的月亮山高田镇,一个不足800人的村落有130多会说外语的乡村导览员。
被外国友人亲切称为“月亮妈妈”的老人徐秀珍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8国语言。
新春的阳朔西街,不少外国人特地赶来体验中国传统节日。蓝眼睛、高鼻梁的“背包客”把背上的大行李一放,痛痛快快地冲个澡,就随性坐在街边小桌边,喝上一杯咖啡或啤酒,然后租自行车,满街满巷、农村田野到处转,或租个橡皮圈到漓江漂游。
人们乐于享受阳朔“地球村”里中西文化交汇的“春节”味道。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阳朔国税局:落实税收政策 推动旅游发展
“这样的税收优惠政策好,我给税务局点个赞!”桂林阳朔山水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江先生感慨地说 【详细】
[阳朔县]发展特色旅游探秘:旅游玩“特色” 竟成“地球村”
阳朔,作为广西乃至中国的旅游大县,在创建特色旅游名县活动中名列前茅是意料中的事。也许有人会说,是上帝赐予了阳朔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所以它的旅游才有今天的成就。这话没错,但别忘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广西何处不桂林”,广西风光好的地方很多,但为什么这些地 【详细】
全区“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活动现场会在阳朔召开
4月23日至24日,全区“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活动现场会在桂林阳朔召开。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出席会议并讲话。 【详细】
[阳朔县]土而不俗气 新而不刻意 美而不夸张
骥马村,音乐从路边一幢老屋飘出。透过花格窗,只见客人悠闲地聚在小方桌前品咖啡,尽享生活的惬意 【详细】
欢度“三月三”:中外游客畅游“地球村”
“三月三”假日,“地球村”阳朔的旅游一片红火。西街游人如织,乡村旅游十分火爆,到处可见骑行玩乐观赏美景的中外游客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