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亩甘蔗丰收在望,但江州区江南社区渠显村蔗农丁志民却愁容满面。12月11日下午,记者在蔗地听他倾吐心中烦闷:“我去好多地方请工人,砍1吨甘蔗的价格涨到100元,还是没有人愿意来。”丁志民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坡地种蔗一般亩产4吨左右,水田种蔗亩产可达8吨,而一个熟练的砍蔗工一天只能砍2吨蔗,但这个榨季出高价也难请到砍蔗工,甘蔗丰产并不能“鼓涨”蔗农的钱袋子。
江州区糖业局局长马捍文告诉记者,崇左是“中国糖都”,甘蔗种植面积400万亩以上,江州区甘蔗种植面积109万亩,占全市甘蔗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是国家重点“双高”糖料蔗基地,属广西33个蔗糖优势区域县(市、区)之一,人均产蔗产糖量居全国第一,具有“中国第一甜县(区)”的美誉。江州区每年白糖产量约60万吨,制糖工业总产值约48亿元,占财政收入的70%以上;蔗农种蔗总收入约23亿元,人均种蔗收入8600元,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
2012/2013年榨季江州区预计产原料蔗500万吨,比上年约增产40万吨。
马局长说:“虽然以往榨季也存在用工难的问题,但今年特别突出,变成了‘用工荒’,劳动力供需严重失衡——江州区五家制糖企业总日榨量6万吨,需要砍伐工人8.5万人,现在只有6.2万人,砍伐劳动力缺口2万人左右。”
为什么今年的甘蔗砍运工作会遭遇如此“用工荒”困局
该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办公室人员王春锋告诉记者:“劳动力严重不足是首要原因。”江州区常年外出务工的青壮年有6万多人,留守种蔗的多为妇女、老人,劳力单薄,效率较低。而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外地劳动力进蔗区砍蔗由去年平均每屯40人下降到8—10人,供需严重失衡,导致今年劳动力市场劳力资源比去年减少三分之二。
蔗价下跌,劳动力成本上涨,进一步加剧“用工荒”问题。据了解,本榨季入厂原料蔗价格为每吨460元,比去年同期下降8%;砍伐劳动力价格按日工资算每人每天90元(不包吃包住)或者70元(包吃包住),劳动力成本比去年同期增加每人每天5—10元,甘蔗砍伐成本每吨达90—100元,比去年同期增加每吨10—15元。
砍伐期不合理让“用工荒”雪上加霜。目前,江州区制糖企业榨季砍伐时间安排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种植专业大户(各村视原料蔗吨数定)报名,制糖企业按需求抽票安排砍蔗;另一种是散户或未报名种植大户按顺序抽签,并按照蔗票安排时间砍蔗入厂。两种方式的砍伐时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叠加,使劳动力不足的情况更加严重。
机械化收割未全面推开是“用工荒”的第四个原因。今年5月,广西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现场会在江州区驮卢镇安定屯甘蔗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示范基地召开,现场展示的耕地、铺膜、无人飞机通过电脑遥控喷洒农药、甘蔗地套种西瓜等高科技种蔗方法让蔗农倍受鼓舞。但是,目前江州区甘蔗生产中机械化程度不高,人工作业仍是主流,“用工荒”仍难避免。
如何破解甘蔗砍运“用工荒”困局连日来,江州区各有关部门认真开展专题调研,积极“把脉下药”拟出“五项对策”,应对日益加剧的榨季“用工荒”。明天本报将详细报道江州区破解这一困局的做法。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推进江州区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考
当前,崇左市迎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和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上升为三大国家战略的多重叠加机遇期,江州区应该把握机遇,按照“三角一圈”科学发展布局,主动融入崇左市“发现山水崇左·圆梦别样桂林”旅游发展战略,坚持生态环境保护 【详细】
推进江州区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考
当前,崇左市迎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和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上升为三大国家战略的多重叠加机遇期,江州区应该把握机遇 【详细】
江州区完成春种春播面积138万亩
今年以来,江州区各级各部门认真抓好春耕生产工作,春种春播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截止4月24日,江州区共完成春种春播面积138.22万亩,其中:完成甘蔗种植108.5万亩;春玉米4.15万亩,花生4.35万亩,木薯4.42万亩,占任务的98.8%;完成早稻插秧2.02万亩,约占计划插播种面积 【详细】
江州区“三抓三变”推进生态乡村建设
“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启动后,江州区高度重视“美丽江州·生态乡村”建设活动,早谋划早启动,迎难而上,层层推进,通过“三抓三变”推进生态乡村建设。抓基础建设 【详细】
乐业县旅游系列报道之宜居篇: 避暑度假的胜地
“乐业真是个避暑的好地方,每年的7、8月份,我们一家人都会来这里住上半个月。”近日,笔者在火卖生态村碰到来自广州的王先生,他告诉笔者。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