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4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贝为超 本报通讯员 黄德禹 刘彩兰 沈咏娜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山上,核桃树冠如伞,硕果压枝;山腰,核桃树固土保水,水溢水柜;山下,水田稻禾壮,菜园瓜果香……凤山县中亭乡陇碰屯呈现的勃勃生机,让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武拉平等数十名专家兴奋不已:“石山区发展核桃产业,对路了!”

  前不久,国务院有关部门主办的滇桂黔石漠化区产业开发扶贫现场研讨会在凤山召开,推广其核桃产业发展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

  像陇碰屯这般的发展情景,在大石山区不在少数。国务院扶贫办有关领导认为,“广西在平衡石漠化地区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探索成效显著。凤山县通过核桃产业发展带动石漠化区综合治理的新模式,是典型范例。”

  近年来,凤山县坚持科学发展观,按开发扶贫与生态建设互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兼得的融合发展思路,打造以核桃为主体、油茶八角等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特色产业体系。目前,全县种植的10万亩核桃、26万亩八角和27万亩油茶进入挂果期,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咬定特色产业十年不放松

  “大石山区开发扶贫,一定要因地制宜,产业对路。10年来,我们换届不换产业,咬定核桃产业不放松!”河池市副市长、时任凤山县委书记黄德意说。

  “一株核桃老树年收几百元,娃崽读书费用靠它啊。”2000年,村民骆相林一席掏心话,让到陇碰屯调研的凤山县领导心里一亮。

  治穷之本在治山。专家论证,该县800多株50年以上核桃树耐旱耐瘠根系发达,既是生态树又是摇钱树。核桃,是打造“石漠化治理+产业扶贫开发”模式的理想乔木。

  该县在石山区规模种植核桃可行性报告通过专家评审,并将核桃项目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2001年,该县免费发放树苗,率先在凤城镇弄者村种5300亩核桃。随后又抓住退耕还林机遇,大种核桃。

  “水果局长某某某,你讲五年就挂果,为何六年不得尝!”开始,群众对新树能否挂果有疑虑。一些人磨刀霍霍欲砍树。

  新一届党委、政府把“挂果问题”记心头。在弄者村选取200亩核桃,采取环割等措施催产。2004年新树挂果。群众信心大增,在核桃林间种农作物。2010年初,该县创新推行“核桃+桑”套种模式,引导群众在核桃林种桑。“我们村种桑养蚕年均收入360万元,八成是核桃‘林下经济’哩。”弄者村邓朝旺说。该县后又推行“核桃+玉米”等模式,解决挂果前的“吃饭问题”。成功开展“早熟核桃+晚熟核桃”搭配间种实验,解决了晚熟品种投产前的增收问题。全县早晚搭配模式已推广1万多亩。

  2001年至今,凤山县委、政府换届四届,但保持产业政策连续性。整合水果、扶贫、发改等部门资源发展核桃,仅采购种苗资金就达2700万元。到2015年,力争核桃种植达50万亩。

  该县还按“机关+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八角和油茶。以发展经济林为主的特色产业,带动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0.3%。

  战斗堡垒凝心聚力攻“特色”

  金牙乡坡茶村种核桃6800亩,为全县之最。群众说,“没有村党支部带领,就没有今天。”

  2001年底,坡茶村没有列入核桃发展规划,村支书吴兴隆心急火燎赶到县里。得到“调剂500亩指标给你们”的答复后,吴兴隆兴冲冲回村,却迎来当头一棒——群众不愿种。

  村党支部筹资拉30多名党员群众考察陇碰屯。该屯老核桃树成为“千元树”,新树在石缝茁壮成长……看得大家心潮澎湃。党支部趁热打铁:每个村干种3亩,每个党员种2亩,每户农户种1亩。几天工夫,坡茶村挖出1500亩的树坑。

  “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凝心聚力发展核桃、油茶、八角等特色产业。”凤山县县长郝玉松说。该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宣传政策、革新观念、帮扶互助,形成强势的发展合力。同时,选派179名新农村指导员和29名干部担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石山区发展以核桃为主体的特色产业。

  群众给村党支部打白条?袍里乡弄仁村支书罗金科说:“我还保留几十张白条哩。”2002年初,弄仁村党支部发动种核桃,县出资购买核桃苗,农户仅付每株五角运费还怕“亏”。“没有运费,农户先打白条。核桃列入退耕还林树种,从补助中扣还。”村党支部运用“预支政策”新模式,当年种下1090亩核桃。

  创新,党支部带头。该村党支部组织党员率先砌墙保土种核桃,成为核桃发展和石漠化治理有机结合之标杆。罗金科说:“全村有2700多亩核桃。每公斤干果卖40多元,达产后不得了!”

  围绕党建促发展,县直部门党支部和各乡镇党委合力推动核桃产业。县水果局党支部在全县9个乡镇92个核桃种植村,实施党员分片包干、分区负责工作机制,还与66个核桃种植大村党支部结成技术帮扶对子。如今凤山核桃种植面积占全区六成。

  技术扶贫培养产业新活力

  “你这不是剪枝,是砍枝……”2006年冬,凤山县水果局长(现任副县长)张武贵到凤城镇讲授修剪技术,没想到连称“会了”的崔玉梅老人,次日把30株核桃剪成“光杆”。

  近年来,妇孺老人留守农村。该县从挖坑到种树、施肥、防虫、修剪、采收都要“手把手”教。张武贵形象作比:“培训数万名留守妇孺老人,堪比带研究生啊!”

  技术扶贫凤山有新招——构建县乡村三级核桃技术员服务体系。遴选基础好、热心肠的种植大户青壮年,每个乡镇培养1-2名领工资的技术员。科技攻关,该县的岩溶山区泡核桃早实丰产关键技术与应用体系在国内领先,有效提升全县技术员技术水平。

  农民技术员是导师,田间地头是课堂。中亭乡技术员骆相华率先采取配方施肥等科学管护措施,引导核桃朝园艺培养方向发展,产量逐年提升。近年,全县148名农民技术员穿梭田间地头开展核桃技术培训400多期,培训6万多人次。

  “讲种核桃哥发愁,核桃长大怕‘天牛’;如果被它来咬坏,树子枯死命不留。”山歌提醒,“天牛”害虫喜欢在树干产卵,并育成幼虫啃噬树干。

  “如今时代大不同,劝哥种果莫怕虫;采用科学来管护,包你发财不受穷。”山歌揭示灭虫技术:查找产卵刻槽-刀挖树皮寻虫孔-注射农药灭虫。

  山歌,群众喜闻乐见!袍里乡农民技术员、歌王任明高编唱山歌宣传核桃管护技术,成为“亮丽的风景”。

  “往树干注射农药灭虫法,应该革新。”今年6月,凤山县领导到乔音乡调研,乡技术员秦义勇直言。技术员摸索出有效而更符合无公害要求的农药熏灭法,如今全县推广。

  技术扶贫又出新招。该县实施百村千屯万户三株核桃高产栽培示范树项目,提供技术和肥料,每户高标准管好三株核桃高产栽培示范树。群众自我比对,朝高产高效方向发展。

  技术扶贫,带来特色产业发展新活力。不久前,凤山被国家农业部评为无公害核桃生产基地县。发展核桃、油茶、八角、桑蚕等特色产业的技术体系已深深扎根千山万弄,为大石山区脱贫致富提供科技支撑。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Eva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