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1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李秀翔 罗 钊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压照照片
 
  果树下放养“陆川猪”。
 
  放养的“陆川猪”在自由觅食。
 
  高品质的“陆川猪”鲜肉。
 
  “陆川猪”腊肉加工
 
  土窑陆川乳猪
 
  爽口的白切猪脚
 
  美味香肠
 
  “陆川猪”扣肉
 

      8月8日,陆川县在广东东莞市举办“陆川猪”推介会。前来参会的200多位东莞各界人士现场品尝了放养的“陆川猪”鲜煮猪肉。

  “绝对是猪肉中的极品!”素以“吃在广州”自豪的广东人赞不绝口。

  “‘陆川猪’如何放养?”“放养的‘陆川猪’肉到底有多好吃?”

  一时间,“陆川猪”在当地成为网络热点话题,刮起了不小的一阵“旋风”。

  “‘陆川猪’的优良肉质将会打遍世界无敌手!”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国内肉质遗传育种研究权威专家张伟力对“陆川猪”的肉质这样评价。

  如何助农增收?如何增收更快?陆川县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和绿色空间,以“公司+基地+农户”、“园区+农户”的模式,大胆、大力发展林下生态养殖“陆川猪”,为促进农民增收、转变养殖方式、改良地方名猪肉质开辟了新途径,壮大了农民致富产业。

  好山水育出好品种

  特殊的环境造就特别的物种。

  拥有“汽车王国”、“中国铁锅之都”称号的陆川县,同样拥有好山好水:

  陆川是广西首批对外开放旅游县,其中,谢鲁山庄风景名胜区、龙珠湖风景区分别被评为国家4A级、3A级旅游景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地跨东经110°4′~110°25′、北纬21°53′~22°38′,属南亚热带气候,土壤种类多样化,植被资源丰富,是广西第一个绿化达标先进县。据2009年第六次全县森林规划设计调查,县内林地面积136.7万亩,占全县面积的58%,其中适宜林于发展林下养殖面积约40万亩。山多、山高、林密,四季如春,多数大山有山泉,气候温暖,适宜动物、植物生长。

  “陆川猪”早在明未清初已成为粤桂家喻户晓的特产。千百年来,陆川人民根根“陆川猪”的习性,以特有的饲养、选种、保种方式,经过长期的选择和精心培育,形成了具有耐粗饲、产仔多、母性好、杂交效果好及皮薄、骨细、肉嫩、味鲜等特点的“陆川猪”,深受广大养殖农户和产品消费者的喜爱,荣登全国八大地方名猪榜单。

  “陆川猪”的养殖推动了全县特色农业迅速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20.1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5.07亿元,年均增长5.74%;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526元增加到5274元,年均增长15.85%;陆川县被评为广西特色养殖业先进县;2007—2010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陆川猪”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新建成投产的神龙王、元安元两家“陆川猪”深加工企业,填补了“陆川猪”深加工企业空白,结束了该县没有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历史。

  好思路走出好路子

  怎样才能使“陆川猪”的肉质更加完美、更能适合当代人崇尚自然、趋于绿色的吃食呢?“陆川猪”养殖专业户们苦苦思索。

  农民们在实践中发现,山上放养的“陆川猪”耐粗饲,适应性强,所需猪舍简单,管理粗放,肉质鲜美。 

  “陆川猪”能否规模仿生放养?

  陆川富成原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创始人、该县大桥镇陆透村农民陈成以巨大的成功作了最好的回答。2005年,陈成承包了3000亩大山,山上树草茂盛,泉水长流,人称“天然氧吧”。陈成大胆利用林荫空间资源进行放养“陆川猪”的研究,成功创立了原生态放养基地,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在大桥镇建起陆透、塘候两个养猪专业村,带领农民致富。2010年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致富经》栏目进入大山拍摄,以“野人传言背后的财富真相”专题播出,《 广西日报 》等各级媒体纷纷深入实地采访并进行了专题报道。该公司今年获“全国消费者信得过AAA级品牌企业”和“中国低碳先锋企业”等荣誉称号。

  采用原生态模式养殖的生猪,绿色、环保、健康、安全,深受消费者喜爱,价格高出普通生猪一倍以上,产品供不应求。今年以来,国内有10多个省(区)50多个单位来人洽谈供应种猪、肉猪、合作养殖和专卖经营等相关业务。“力争今年内把放养的‘陆川猪’打造成有机生猪和钓鱼台国宾馆指定用猪肉”,公司董事长唐怡思充满信心地说。

  好政策激活好产业

  一石激起千层浪。放养“陆川猪”成功壮大了农民增收大产业。陆川县把林下放养“陆川猪”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适时宣传、引导、推广,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在用地、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鼓励农民发展林下养猪业。此外,还积极组办中国名猪(陆川)文化节,向海内外宣传、推介“陆川猪”品牌。

  如今,以放养“陆川猪”为主的专业户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县大小山岭上。陆川县温泉镇“陆川猪”放养基地位于镇东山果苗场,由总经理万锦焕于2009年创办,一期投资200多万元,总面积300多亩。其中水田种植青苗5亩,山上有各种各样的果树。基地大胆养殖绿色环保的“陆川猪”。养殖场现有经产母猪112头,后备母猪60头,年出栏肉猪2000多头。基地计划2012年扩建猪舍3栋,出栏肉猪3000头以上,竭力生产环保绿色食品。陆川县陆旺生态养殖有限责任公司位于良田镇石垌村陆旺水库中心岛屿白花岭,总资产8000万元,是一家集养殖、种植、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绿色低碳循环生态公司,下辖两家子公司,一家“陆川猪”原种猪场。该公司总经理丘勇其在养殖瘦肉猪的同时,于2010年承包300多亩果林创办“陆川猪”放养基地。目前,基地有经产母猪200多头,放养存栏商品猪1000多头。该公司放养的“陆川猪”鲜猪肉进驻南宁9+1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中心,深受市民喜爱。目前,全县林下放养“陆川猪”面积已达两万多亩,年出栏商品猪5万多头。

  好产品带出好前景

  在玉林市城区某事业单位工作的陈先生,已习惯了常去附近的陆川土猪专卖店买上一些猪肉。陈先生夫妇自从去年尝了一次“陆川猪”肉后就感觉“离不开”了,每天必买。

  肉嫩味香,“陆川猪”肉的优质已成民众共识。据广西大学动科院的有关专家把放养的“陆川猪”肉与其它4个不同品种的猪肉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陆川猪”肉的肉色、系水力(即保水能力。品质差的猪肉,屠宰半小时后就渗出肉体水分,肉质干)、大理石纹(即脂肪的比例。肉脂肪多,吃起来香甜)、肌纤维(即检测口感的指标。肌纤维粗则硬,细则嫩)、谷氨酸(含量最高,达2.832克)等几个主要指标均位居第一。“陆川猪”屠宰后,两三个小时内不会渗出肉体水分。

  据广西分析测试研究中心测定,“陆川猪”背部肉的蛋白质含量高达20.5%。由于“陆川猪”皮薄肉嫩,骨细味美,不仅是烧烤乳猪的好原料,也造就了今天陆川白切猪脚和“陆川猪”扣肉的名气,几百年来,名声不减。

  由残疾人赖日强创办的陆川县宇翔菜篮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9月,总投资800多万元。公司拥有桉树500多亩,果树(龙眼、荔枝)400多亩,经产母猪500多头。赖日强充分利用林下放养陆川土猪,年产商品猪3000多头,种猪2000多头。公司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经营路子,主要加工纯“陆川猪”扣肉、腊肠、腊肉、土窑猪等产品,产品供不应求。

  2009年以来,每逢中秋、春节等节庆时期,“陆川猪”扣肉等加工产品出现脱销情况。神龙王、元安元等县内大型加工企业满负荷生产也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目前,陆川有中小型深加工企业20多家,从事畜产品加工人员2000多人。2010年加工“陆川猪”品牌产品5000吨,产值4.8亿元,新增税收300万元。据统计,2010年,陆川养猪产业产值达到61.2亿元。

  “陆川将以创建全国畜牧养殖示范县为目标,以‘陆川猪’获农业部授予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为契机,以举办中国名猪(陆川)文化节为平台,把马盘走廊打造成中国名猪产业链发展基地,把‘陆川猪’产业打造成全国著名的农业品牌,力争在‘十二五’时期实现‘陆川猪’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陆川县委书记黄少明的目标清晰。

  “利用山林、果树林放养‘陆川猪’,选地容易、管理粗放、成本低,但生产的猪价格高,还可促进林木生长,要积极鼓励、发动、支持农民,大力提倡和推广。”县长陈杰反复强调。

  林下养猪如何发展?陆川擂响“战鼓”:从2011年起,力争用时3年,全县林下养猪发展到10万亩,形成产值10亿元;着力培育一批集中连片千亩以上的生产基地,促进林下资源、技术、资本、市场有机结合,创立特色品牌产品,实现年亩均效益1万元以上,参与林下经济开发的农户达到1万户,户均收入达10万元以上。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南方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