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9月15日 来源:钦州日报 作者:黄有学 黄鹏辉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近年来,灵山县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工作思路,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突破口,以城镇化建设为载体,以工业发展为纽带,确定“1+3”的城市发展体系。即:以灵城为轴心,以佛子、檀圩、新圩等镇为骨架网络建设,加快构筑县域网络化城市,推动城乡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扩大网络城镇的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将县城建成承载25万人以上的广西南部最具吸引力、最具魅力的一座县级高品质城市。

    项目带动城乡协调发展

    灵山县坚持积极深入实施“以工强县、扩城促商、三化联动”的战略;把项目建设作为撬动城镇发展的主杠杆,以工业化、城镇化“两大主战场”建设为载体,以工业化建设带动城镇化建设,以房地产开发推动城镇化建设为主线。先后引进了总投资10亿元,占地近300亩,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的湘桂盛世名城;总投资2.7亿元,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的“望阳·上东区”;总投资1.2亿,总建筑面积为9万多平方米的富桂·香江国际等10多家房地产商进驻灵山县房地产市场。这些项目的开发建设进一部壮大了城区面积,城镇综合承载力日益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灵山县抓住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特色优势、资源优势,积极参加和举办大型项目推介活动,主动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热潮中。五年来,先后引进了桂合丝业、兴莱鞋业、阿帕奇电动汽车等一大批工业企业48家,投产30家,累计引进资金107亿元。企业的争相入驻加快了灵山县工业区的规划建设步伐,完成了28.8平方公里的灵山工业区规划,完善了十里工业集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拓宽了城区框架,形成了灵城、新圩、檀圩为主的工业集中群。“十一五”期间,灵山县城建成区面积由原来的13.5平方公里扩大到17.5平方公里,比“十五”增加了34.3%;常住人口增至18万,比“十五”增加了32.5%。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镇功能日臻完善,城市聚集能力不断提升。这是灵山县实行工业化城镇化“两化”互动,齐头并进、比翼齐飞结出的硕果。

    亮点工程散发城镇魅力

    灵山县坚持走山水路、打山水牌、建山水城,努力建设“富裕、休闲、优美”的现代化城市。2005年8月,三海镇与灵城镇组成了新灵城镇,以灵城镇为中心以檀圩、新圩、佛子等镇为卫星城的城镇化建设全面铺开,通过“中心拓展”、“周边靠拢”的方式,有步骤地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使县城的城区面积不断扩大。五年来,灵山县累计投资4.7亿元先后完成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加强对城区铺街修路、城区绿化和整治城区环境等市容环境建设;改造和铺设县城宝石大道、河堤路、湘桂大道、江南路中段等一批城区道路,新增城区道路20.6公里,新增绿化地10.3万平方米。加强了城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使灵山县县城和各镇城区“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整治,城区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在佛子镇投资900万元建设了古城开发区使城镇面积扩大一倍、清湖村的项目建设也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中,形成了佛子镇、清湖村、灵城镇为一体的东部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对檀圩镇的主要街道建设了绿化带,安装路灯;形成了西面檀圩镇、十里、灵城为一体的城市干道连接体;南面的新圩以邕浦二级公路为主轴,形成了向十里、檀圩、灵城张开发展之势。大手笔的城镇建设投入使城区散发出诱人的魅力,彰显了广西南部最具吸引力、最具魅力的荔乡新城形象。产业互补经济一体化发展

    灵山县围绕构筑城乡经济一体化目标,大力发展郊区经济,加快构建具有郊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产业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推进县城和四镇经济集合式、捆绑式发展,促进空间科学布局、经济优势互补、资源高效利用,加快构筑以县城为中心、卫星城镇为依托、中心村为基础,多层次、多节点、开放型的网络化经济体系,实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经济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

    大力发展郊区现代农业体系,使灵城、檀圩、新圩、佛子四镇成为县城乃至钦州市场的绿色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在佛子镇的大坡、新塘、佛子、桂山等村建立了3500亩的番茄种植示范基地;以清湖村为中心建立了1500亩淮山种植示范基地。在新圩、灵城两镇发展冬菜种植面积两万多亩;檀圩镇发展良种西瓜种植超过1000亩。基地的片状农业产业发展,既鼓了农民群众的口袋子,也满足了城镇居民的“菜篮子”需求。形成了产业互补,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成为县域经济的有利支撑。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icy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