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8月18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陈尤英 李蔚萍 伍瑞雪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盛夏时节,有“南方吐鲁番”美誉的兴安县溶江镇一片繁忙景象:一车车满载葡萄的大货车从这里驶向区内外各大市场。丰产,价格又好,果农们笑得都合不拢嘴。

  “按照这个价格走下去,今年铁定增收两万多元。”7月底,溶江镇半圩村果农付兴名拿出随身携带的计算器跟记者算起来账来。今年受气候影响,早熟品种的上市比往年推迟了半个月左右,但品质并未受到影响,单产还略有增加,最可喜的是单价由去年的每公斤6元上涨到7元。付兴名家的3亩葡萄,去年收入近4万元,在去冬又扩种了一亩优质提子,如今长势喜人,他憧憬着明年更多的收入。

  经过26年的努力,兴安县葡萄种植面积达10万亩,成为广西乃至华南地区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兴安葡萄”如何才能再上新台阶?该县积极引导果农调整种植结构,拉长上市时间。在巩固原有巨峰葡萄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推行品种的改良换代,大力鼓励引种果型好、色泽鲜、口味爽、耐贮运的美国提子系列和欧亚系列葡萄。在调优品种的同时,积极调活葡萄的上市时间,避免集中上市,确保了“兴安葡萄”能卖出更好的价钱。该县还推行科学种植,提高品质;兴办葡萄节,提升“兴安葡萄”的品牌。

  据溶江镇政府相关人员介绍,该镇果农尝到了优化葡萄种植结构的甜头:早、中、晚品种结构达到2∶6∶2,现在早熟品种以维多利亚、京亚和夏黑为主,三个品种的市场价格较去年均有上涨。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淡定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