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7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吴凌平 黄位源 郑彬昌 黄国策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85511311719037968.jpg

藤县县城  
 

  藤县速览:

  藤县辖16个乡镇3946平方公里,总人口103万。藤县自然资源丰富,钛矿和高岭土总储藏量分别约2150万吨、6.7亿吨;森林覆盖率达79.8%,林木蓄积量达740万立方米。藤县是西江流域龙母文化的发祥地,是宋代“三及第”状元冯京、明教大师契嵩、明末兵部尚书袁崇焕以及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等四王的故里,旅游景点主要有石表山国家4A级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太平狮山、蝴蝶谷3A级漂流景区、明末兵部尚书袁崇焕故里及“东方狮王”国家A级农民狮队表演。

  藤县水陆交通便利,洛湛铁路、南广高铁、柳肇铁路经过,多条高速公路、二级公路贯通县境。西江亿吨黄金水道通航2000吨级船舶,上可达南宁、柳州,下可达广州、香港、澳门等地,梧州港赤水作业区年吞吐能力198万吨。

 

30621311719037968.jpg

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自治区主席马飚为“十佳县”颁发奖牌。图为藤县县长黄东明从郭声琨书记手中接过2010年度“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牌匾。
 

  藤县名片:

  全国诗词之乡、全国农业综合开发百强县、全国绿化百佳县、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全国林改典型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商品粮食基地县、全国十大松脂生产基地县、中国八角之乡、中国玉桂之乡;2008年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第四名;2009年广西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县一等奖;2010年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第一名。

  2007年,藤县荣获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排位从第七十二名一跃到第三十七名,上升35位;

  2008年,藤县荣获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名列第四名,两年上升68位;

  2009年,藤县荣获广西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县一等奖;

  2010年,藤县勇夺2011年度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第一名。

  这是藤县在科学发展道路上交出的一份又一份满意答卷。

  在这份答卷上,书写的是藤县县委、县政府依托西江黄金水道实施“沿江突破”发展战略,推动科学发展的一个又一个奇迹。藤县以西江为轴线,以工业集中区为载体,以推进工业化为重点,着力打造“沿江经济走廊”,把沿江两岸建成现代工业的集聚区,东部产业转移的示范区,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区,在全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中发挥辐射极和动力源作用。

 

45191311719037968.jpg

藤县县委书记莫奕坚


  建好园区 给力发展

  “西江黄金水道的加快开发和西江经济带的建设,东部产业纷纷转移并相中藤县,尤其是沿江一带成为最活跃的地带,梧州陶瓷产业园藤县中和集中区和藤县工业集中区,构筑起一个高速发展的平台。”藤县县委书记莫奕坚说。

  藤县工业集中区是自治区A类园区,实行“一区多功能”管理模式,壮大工业集中区规模,增强工业集中区的活力和发展后劲。

  梧州陶瓷产业园藤县中和集中区是全区第一批27个重点园区之一,纳入藤县工业集中区统筹管理。该园区总体规划2.1万亩,规划建设陶瓷生产线200条,年产值将达200亿元,配套物流业年产值将达100亿元,创税8亿元以上,安排近10万人就业。

  记者在广西新舵陶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几十个熔炉犹如火海,一片片瓷砖缓缓而出,包装工人迅速打包上车,蔚为壮观。目前,建设时间不到两年的中和集中区,已有新中陶、佳和美、永达、瑞远、新舵等5家陶瓷企业的41条生产线成功点火并试产投产,每日几十万块瓷砖“新鲜出炉”。另有4家陶瓷企业的基建、安装等工作也密锣紧鼓进行。“到年底,集中区将有70条陶瓷生产线点火投产,广西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南国新陶都’将在藤县这块热土上迅速崛起。”藤县县长黄东明感叹,“以前是卖白泥到广东,现在是卖瓷砖到全国各地甚至东南亚地区,真可谓是‘点土成金’的得意之作。”

  经初步勘探证实,藤县高岭土(生产陶瓷的主要原料)覆盖区面积达23平方公里,贮量超过6.7亿吨,深度在100米左右。早些年,许多精明的商家就盯上了这里的白泥,纷纷在山头上安营扎寨,把一车车、一船船廉价的白泥运往广东等地。“肥水流进外人田”,当地干部群众叹息。

  “以空间换时间,以资源换产业,以存量换增量。”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把握经济规律、总结发展经验、科学审视区情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藤县如何把这一重大决策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该县党政领导认真思索,审时度势,抢抓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良机,派出多支招商队伍,赴广东、福建,“挖矿淘金”,吸引12家环保标准高、品牌声誉好的陶瓷企业“抱团”入驻集中区,总投资98.9亿元,建设生产线148条,全部投产后产值将达150亿元。此外,该集中区还引进陶瓷配套项目3家。“我们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建设理念,打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先进、生态优美的陶瓷产业城,把其打造成为集生产、销售、研发于一体的‘南国新陶都’。”黄东明信心十足。

  在藤县沿江地带,太平南蛇塘、赤水工业集中区也迅猛发展起来,集聚了林浆纸一体化、日成林化、豪珀电子等企业。这些园区逐渐聚集形成赤水—塘步—潭东工业长廊,共同构成了藤县招商引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大平台,增强了外引内联的吸引力。2010年,全县新引进市外项目50个,合同总投资118.77亿元,到位资金52.04亿元,增长8.78%;实际利用外资2654万美元,增长89.6%。2010年全县工业集中区内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16亿元,增长32.02%;实现工业增加值3.92亿元,增长24.18%。

  今年上半年,藤县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中GDP完成54.6亿元,同比增长17%;财政收入5.14亿元,同比增长34.5%;工业总产值92.2亿元,同比增长4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73.3亿元,同比增长60%;外贸出口1815万美元,同比增长10.5%;实际利用外资1300万美元,同比增长8.7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881元,同比增长13.9%。

 

39701311719037984.jpg

藤县县长黄东明

  用活资源 给力产业

  怎样把园区的吸引力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必须为争夺产业的落地权开辟“栖”径,这就是先对接,后链接。

  藤县把园区的平台资源与投资客商对接,客商扎根后主动把产品做“深”、技术做“新”,从而完成产业的链接。该县特有的“粤商族”现象就足以说明“把先落户的客商视为最宝贵的资源,以商招商”这一理念。

  2009年11月2日,广东金舵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有成到藤县考察,在参观了梧州港赤水作业区及新中陶陶瓷等项目后,当晚就与藤县政府签约,决定在藤县投资8.4亿元,上马14条陶瓷生产线。去年4月26日,罗有成又亲自引荐其哥罗有志,与藤县签订共投资4.8亿元的陶瓷生产项目。无独有偶,同年4月30日,福建客商王家伟、王家助两位亲兄弟,分别与藤县政府举行签约仪式,各投资6亿元建设两家陶瓷企业。

  “陶瓷产业一周能引来两对亲兄弟,投资总额达16.8亿元,实属不易啊!” 藤县县长黄东明说。

  7条一两千吨的大船同时制造,一年造船五六万吨——广西金达造船有限公司风采迷人。原来,西江千吨大船越来越多,藤县原有的许多小船厂生意越来越难做……于是,藤县赶紧“见风使舵”,当起“红娘”,最终本地老板与广东老板“联姻”投入超亿元办起“金达”。目前,藤县有船舶修造厂6家,船台17个,船坞2个,最大造船能力为3500吨级,年造船能力60多艘,约10万载重吨。

  广西富华管桩有限公司也冲西江而来。投资1.5亿元,年产系列规格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300万延米,产值达4亿元。

  藤县钛矿资源丰富,堪称“中国钛白之都”,储量约有400多万吨,年开发量约占全国的5%,有金茂、佳源、广峰、雅照等钛产品重点企业。金茂公司20万吨硫酸项目已竣工,同时上马年产5万吨金红石钛白粉项目,目前,新综合楼已建成,正安装酸解锅等设备,建设新水洗楼的第二层,开始安装水洗设备。其他企业也不甘示弱。广峰钛白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已建成酸解楼、煤气车间厂房,煤气炉、锅炉已安装并接管道,正在进行保温等后期工作;建设真空结晶厂房、水洗楼,已完成煅烧窑的改造,开始安装结晶车间设备、酸解锅。正在改造、扩建第二期工程的搪瓷钛白生产线。雅照公司投资购置酸解锅、煤气炉、压滤机,部分设备已开始安装,并着力完善其他生产设备、环保设施和环保配套设备。佳源公司已落实182亩的建设用地,并于6月20日开工建设。

  该县以“137”服务制度(即企业提出的问题一天协调答复,三天确定方案,七天解决问题)等机制,着力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除了为企业解决贷款5000万元外,还帮助金茂、广峰、雅照等钛白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工艺。目前,各家企业的技改项目已经完成并投入生产,同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近1万吨,节约生产成本2000多万元。今年,藤县四家钛白粉生产企业新建或技改5个总投资额达10.4亿元的项目,年计划投资1.9亿元。截至6月底,已完成投资8986万元,占年计划投资的47.29%。到2015年,藤县钛白粉年生产能力将达到35万吨。

  2010年,藤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2亿元,增长22.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三次产业结构由28.1:50.6:21.2,优化为24:57:19;实际利用外资2654万美元,增长89.6%;外贸出口总额3300万美元,增长8.3%;财政收入7.2亿元,增长51.5%,其中纳税10万元以上企业244户,实现税收收入3.045亿元。

 

35491311719037984.jpg

正在建设中的陶瓷园区全景

 

  抓实项目 给力投资

  日前,贵港至梧州高速公路藤县北流河大桥工地,工人们分工协作,在桥墩施工现场进行桩基钻孔、铁笼焊接、起吊作业,潜水员则穿着防水服在桩基洞边进行水下探测。这是藤县抓项目促投资的一个缩影。

  藤县力推42项列入梧州市重点建设项和县确定的78个重点项目。去年,梧州港赤水圩作业区码头一期工程(含进港一级公路)累计完成征地5000亩,累计完成投资2.71亿元,进港一级公路已建成,1#—5#泊位已试运行或投入营运使用;贵梧高速公路藤县段已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并已开工建设,完成投资5亿元;南广铁路藤县段完成投资16.4亿元;柳州至肇庆铁路已完成路线走向及外业勘测工作。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打造山水生态城。藤州大道拓宽工程、碧水湾小区等一批重点城建项目加快推进;太平安福小区、太平财富市场、濛江恒丰小区、和平农贸市场等一批富有乡镇特色的城建项目加快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局面逐步形成。藤州镇谷山村、东胜下三合村、天平镇新马村作为全县城乡风貌改造综合整治示范点工作如期完成。污水处理工程从2009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至2010年4月底已完成粗格栅池、生化池、紧外线消毒池等全部主体工程构筑物的建设以及厂区设备安装调试,现建成的规模为日处理污水量3万立方米,于2010年6月开始投产试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及转运系统工程总投资6211.44万元,日处理规模可达120吨,2010年11月试运行。项目建设的有力拉动,去年该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96.2亿元,增长111%。

  发展成果 给力民生

  近日,藤县大黎镇都邦村村民韦勇一次性出售500多公斤松脂,收入8000多元。数着一沓沓钞票,韦勇心里乐开了花:“如果不是水泥路修到这大山里,哪有这样的好价钱!”都邦村以前没有水泥路。200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帮助下修通了水泥路,许多客商直接把车辆开到村里收购,村民种植经济果木的热情高涨。这是藤县致力于通村公路建设,让科学发展的成果给力民生的生动实践。

  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鼓起农民的钱袋子。重点推进主导产业基地建设和特色产业带建设,全县建成太平、古龙、东荣、天平、塘步五大蔬菜种植基地;建成林下三黄鸡养殖小区36个,年出栏三黄鸡1800万羽;建成年出栏2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323个,规模养殖出栏达到22.5万头;全县网箱养鱼面积达到7万平方米,产量6000吨。2010年,全县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28.44亿元,增长5.5%。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象棋镇道家村一期工程已有6栋48套房间投入经营农家乐,全县建设了36处各类农田水利项目,实施了29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7.11万人农村缺水和安全饮水问题。投资324万元的8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已竣工并投入使用。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762元,增长 17.1%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去年全县新增就业5983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97人,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3.89%。全县参加基本社会保险人数12.96万人,应参保人数达到13.65万人,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为94.93%,比上年增加10.17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983人,比上年新增3267人,同比增长120%;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830973人,参合率97.08%,同比增加6.75个百分点。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乡危旧房改造工程扎实推进,全县1200户危改房已全部竣工。民生实事和社会事业加大投入,县政府为民办11件实事已按计划完成任务。

  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2010年职业教育实际招生4806人,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达到24407人,每万人口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数319人,同比增长41.78%。加大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景点开发力度,逐步壮大旅游产业,有力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石表山景区二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蝴蝶谷景区正在进一步完善其他游乐设施的建设;永隆生态度假村完成300万元的投资,袁崇焕故里、太平狮山等景区景点正加紧建设。

  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去年关停淘汰12家化工和食品企业,全年削减化学需氧量773.6吨,削减二氧化硫排放3419吨。全年完成退耕还林、面上造林、迹地更新造林5.73万亩。积极引导发展造林种果,全县四旁绿化面积约24.2万亩,绿化率达95%以上,森林覆盖率为79.8%,同比增加1.47%。此外,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创新党建 给力根基

  藤县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高效型”党组织和“党支部+科特派”四联户、“结对共建 先锋同行”等活动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展示风采、树立形象、发挥作用。

  一是向企业派驻专职党建工作指导员,依靠指导员这个“桥梁”把企业和党组织有机联系在一起,实现了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全覆盖。

  二是实施书记项目工程,不断提升党员队伍的活力。参与“书记项目”工程的有县委书记、6名县委班子成员和16名乡镇党委书记,调研课题围绕选人用人、大学生村官、党风廉政建设、农村党员、非公经济组织内的党员、村“两委”干部、流动党员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等人员的管理相关问题展开调研。

  三是注重干部队伍的教育培养,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在梧州市率先开展“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重要职位拟任人选”试点工作,并取得圆满成功;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全县上下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交叉到位”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网。2007年度荣获梧州市党建工作二等奖,2008年度、2009年度连续荣获梧州市党建工作一等奖。

  (本文图片由藤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