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8月24日 来源: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文联 作者:马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大化瑶族自治县贡川乡清坡村的菜农韦敏贵近日走进自家的大棚,发现有些包心介蓝菜苗得了病,叶子开始腐烂,便连忙去把请来给包心介蓝菜“看病”。韦向克赶来一看,是黑腐病,便根据病情开了处方,并详细交待了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韦敏贵遵“医嘱”对包心介蓝菜 进行治疗,不几天,那些介蓝菜又恢复了生机。

    韦向克是乡农技推广中心的农艺师,他于2004年10月被县里派到清坡村,担任这个村的农技指导员。根据规定,他每周至少到村里工作一天。在这一天里,他查大田,钻大棚,看猪舍,与农民交谈,解决他们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他不在村里时,农民可以打的电话进行咨询。如果电话里说不清,他就会立即赶到现场。遇到他所学专业以外的问题解决不了时,他就负责与其他专业对口的农技指导员联系,向他们求助。自从他来到这个村里后,整个村里的所有农技问题都由他“包办”了。

    和韦向克一样,被县里下派到村里担任农技指导员的全县有300多名,他们分别来自农业、林业、水产、畜牧、科技等部门,由县里成立的农技指导员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组织领导。他们是根据各人专业所长和各村的生产实际进行分派的,村里种果树的多,就派个学林业的;村里搞养殖的多,就派个学畜牧的。每人负责1到3个村,固定不变,每年至少驻村60天。他们的工作内容是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进行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所有服务完全是无偿的,不向服务对象收费,也不增加村集体的负担。

    农技指导员制度,有效地解决了农业技术推广中的“最后一公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道坎”的问题,实现了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农民群众遇到农业技术上的难题,再也不用东奔西走了。这项制度在全县实行以来,农技指导员为农民解决具体农业技术问题300多个,接受技术咨询4万多人次,推广新技术20多项,新品种30多个,帮助群众新上致富项目1200多个。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淡定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