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兴安县崔家乡,一辆辆满载的农用车在收购点排着队,农民朋友从车上卸下一袋袋自家种植的黑木耳,过秤、交易、领钱。负责坐地收购的宏旺菌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我们,这些黑木耳都有“订单”。兴安县率先在全区推行“公司+银行+农户”发展模式,像这样“不愁卖”的订单,兴安农民今年手中握有两万多份。
“公司+银行+农户”发展模式,是在过去“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将银行“绑”进来,主要是解决农民在实施“订单农业”中的资金难问题,由当地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担保,银行给农户提供免息贷款。
近年来,随着当地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不断壮大,兴安县委、县政府十分注重引导“工业反哺农业”,让农户从新型“订单农业”中得到更多实惠。县委书记王建毅说,解决农民增收,首先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为此,他们一方面在政策、资金、技术上给予扶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革新力度,研制和开发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引进技术含量高、深精加工能力强的企业。据统计,全县现有这类龙头企业46家,年加工能力突破2.8万吨,以银杏、橘子、甜玉米、马蹄等为重点的加工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及日本等海外市场。
“给农户免息贷款,等于给种植业建立了一道资金保障链。”有关负责人说,让龙头企业与农户通过中介或者实行股份制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约束和激励机制,让农民在龙头企业的组织和指导下,统一技术和管理手段,生产出更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
这种新型的发展模式,得到了自治区、桂林市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据统计,仅今年第一季度,兴安农业合作银行为“订单农业”贷款达3.7亿元,兴安民兴村镇银行为“订单农业”贷款2.5亿元。该县高尚镇田村黄青山、李达强等10户农民今年年初从民兴村镇银行拿到40万元贷款后,发展食用菌种植达100多亩,成为当地种植示范大户。发展资金有保障,产品不愁销,村民陈宏达高兴地说:“现在搞种植有双保险,真是种什么都有赚头。”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兴安县]整合亿元资金维护灵渠 重点修缮秦堤、北渠
北有长城,南有灵渠。4月29日,记者从兴安县了解到,从2014年起,兴安县整合资金近亿元,相继对灵渠秦堤、北渠等开展大规模维护工程。目前,秦堤已完成80%工程量,北渠的维护工作也接近尾声 【详细】
[兴安县]66台风机投产发电 输送绿色能源
4月15日上午,随着最后一台风机调试成功,“中电投”在兴安县源江、唐家冲风电场的66台风机全部投产发电。连绵的山峦上,白色的“大风车”缓缓转动,源源不断输送出绿色能源。 【详细】
[兴安县]以科技项目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近年来,围绕大力实施科技项目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兴安县通过科技服务“三农”和企业,推进县域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据统计,仅2014年,兴安县通过申报科技项目获得项目经费283万元。以科技项目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成为兴安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 【详细】
[兴安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突出重点促发展
近日,兴安县新型职业农民评审委员会组织召开了认定评审专家组会议,对2014年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400名学员的评审材料进行调查核实评定后,为他们颁发了新型职业农民证书。 【详细】
[兴安县]灵渠葡萄产业(核心)示范区入选广西首批“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
日前,兴安县灵渠葡萄产业(核心)示范区获得自治区政府授予的“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称号,与南宁市隆安县金穗香蕉产业(核心)示范区等12个示范区成为广西首批示范区,这也是桂林市唯一获此殊荣的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