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0日 来源:广西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2008年5月13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右二)在上思县委书记覃开宏(前排左二)、上思县县长李疆(前排左一)的陪同下,深入到到上思县林板企业调研。
  2008年8月,华润水泥(上思)水泥熟料工程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3.5亿元,拟建设两条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
  上思县木材年产量达8万立方米,林板产业得到飞速发展。图为该县中密度纤维板厂生产车间。
  上思县渔牧业发展迅猛,全县已养有奶牛1100多头,每天可产鲜奶10吨。
  全县原料蔗产量达300万吨以上。
  十万大山中草药资源丰富,这几年来,上思县引进外来投资,兴办了多家制药企业。
  每年举办的十万大山原始森林旅游节和森林小姐大赛提高了十万大山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图为2008年夺得森林小姐大赛三甲的选手。
  神奇美丽的十万大山森林公园景区吸引了大批游人。
  林海葱绿。
  蔗海碧浪。
  中共上思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覃开宏,上思县县长李疆谨代表上思各族人民欢迎海内外各界人士前来投资置业,共创美好明天。

  上思县地处十万大山北麓,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智慧的23万上思人民,在这块方圆2816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创造了新的辉煌。2004年,上思县荣获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综合实力排位提升23名。2006年,上思县获得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荣誉称号。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完成29亿元,增长16.4%;2008年该县人均GDP达12113元,增长15.65%;全部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35.13亿元,增长27.4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25.83亿元,增长34.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4.5亿元,增长31.1%;全县财政收入预计完成2.65亿元,增长20.5%。目前,上思县已经具备了投资兴业、发展经济的诸多优势。

  资源优势得天独厚 投资置业福居宝地

  一是区位优势。上思地处广西西南部山区向广西南部沿海地区过渡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县城距南宁、钦州、防城、崇左、东兴市均在100公里左右,是滇东南和桂西南各地出海的最便捷陆上通道。

  二是生态优势。上思生态环境优良,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5%座落在上思境内,全县森林覆盖率62.68%。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8.9万个/mm3,被誉称为“华夏第一天然氧吧”。上思年太阳总辐射量114.39千卡/mm2,年平均气温21.7摄氏度,无霜期平均341天,光能强,昼夜温差大,十分有利甘蔗、瓜果蔬菜糖份的积累。

  三是资源优势。土地资源方面,上思有林地面积17.84万公顷,宜牧面积3.4万公顷,目前有0.67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坡尚待开发。林业资源方面,森林面积17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638万m3,年产木材8万m3,松脂2.2万吨,八角600吨以上。水能资源方面,全县水电资源可开发量7.2万千瓦,尚有3.72万千瓦待于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方面,褐煤层厚度最大4.04米,地质储量7788万吨;境内蕴藏石油数十亿吨,石灰石数十亿吨。境内有多处矿泉水,年可开采3.56万吨。此外,磷矿、赤铁矿、汞矿、膨润土、石膏矿等都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旅游资源方面,十万大山原始、自然、神秘,发展生态旅游条件得天独厚。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是观光旅游、科研会议、探险猎奇的新兴胜地,目前已融入防城港市“上山下海又出国”的旅游体系。

  四是产业基础优势。目前已形成蔗糖、林板林化、建材、水电、制药、农副产品加工、煤炭化工、水资源、钢铁配套项目等九大工业体系。山区特色农业初步建成了甘蔗、香糯、松脂、速丰林、香料、奶牛、蔬菜、中药材、蜂蜜等十大农业生产基地。

  五是投资成本优势。投资成本比较优越,土地价格、工业用电、工业用水较低,全县有近2万富余劳动力。这些较低的投资成本可为外来客商投资和发展创造较强的竞争优势。

  践行科学发展观 谋划超常发展三年计划

  按照全区、全市的决策部署,上思县认真制定了“奋勇争先超常发展三年计划”。“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

  生产总值平均增长25.4%,比“十五”快14.7个百分点。

  经济总量达48.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万元。财政收入5亿元,年均增长30.6%以上。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5∶56∶19,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31.7%提高到53.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3亿元,年均增长42.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6元,年均增长16.8%,农民人均纯收入4604元,年均增长15.4%。

  森林覆盖率达61.2%;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553.9吨,增长5%;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8593.34吨,下降9.54%。

  加快高等级公路建设,完善上思至南宁、崇左、东兴、防城、钦州等周边各市、县的公路交通网络,实现“上下进出4个1小时”(上天、下海、进城、出国)的公路交通建设目标。

  推进“九大工程”,为奋勇争先超常发展三年计划奠定坚实基础

  一、产业培育工程:构建蔗糖、林板林化、建材、水电、制药、农副产品加工、煤炭化工、水资源、钢铁配套项目等九大工业体系,确保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45%以上。蔗糖业重点发展浆纸、酒精等蔗糖下游产业,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建成全国重要的糖业强县。林板林化产业重点发展家具、木地板、建筑装饰板材等。建材业要扩大水泥产业规模,上马建设钢铁配套项目及大型新型墙体材料项目。水电产业重点优化电网布局,新建一批水电站,扩大增装机容量,增大售电量。制药产业要利用十万大山丰富的药材,发展现代中药、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要以大型企业为龙头,建设香鸭、香糯、蜂蜜和畜牧水产等农副产品基地,大力推广油茶树、小桐子种植。煤炭化工产业大力开发煤炭资源,逐步形成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新兴产业。钢铁项目配套产业要建设年产500万吨石灰项目,以聚乙烯或回收废旧塑料为原料,建设钢铁专用塑料包装材料项目,发展钢铁上游产业锰铁合金、铬铁合金以及膨润土开发项目等。

  二、原料基地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优质谷生产基地、原料蔗生产基地、林业生产基地、蔬菜生产供应基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和畜禽水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等六大基地,为工业提供充足原料。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行蔗地套种粮油作物,壮大上思香糯。推广高产高糖甘蔗品种、推行标准化种植,发展速丰林,推进蔗糖浆纸和林板浆纸一体化。发展高效农业、外向型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

  三、城市建设工程:县城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逐步改造旧城区。到201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6.35平方公里、人口超6万,把上思建成南宁和北部湾沿海中心城市的“后花园”。稳步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努力营造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人居环境。

  四、交通建设工程:加快高等级公路建设,建设完善上思至南宁、崇左、东兴、防城、钦州等连接周边各市、县的公路交通网络。在钦州经上思至崇左高速公路及上思至吴圩二级公路开工的基础上,推进建设上思至防城(跨十万大山)高等级公路。加快旅游景区道路以及蔗糖业原料区、速生林产区、畜牧水产品主要产区等优势特色产业区内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五、重大项目和招商引资大推进、大兑现工程:抓好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浆纸项目、林板项目、中药材生产基地、煤炭、石灰石开采利用及家具制作等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水利方面重点推进县城河段防洪护岸、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节水灌溉、饮水治旱工程等工程建设;城镇建设重点实施县城供水系统扩建与管网改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方面重点是加强农村道路、农村饮水安全、农村能源及农村小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六、旅游发展工程:围绕防城港市提出建设国际滨海旅游胜地发展定位,主动融入全市“上山下海出国”特色旅游格局,以森林康疗、科普科考、城郊山水为特色,充分发挥森林疗养度假游的龙头作用,开发优势旅游产品,带动全县旅游产业的发展。三年内把十万大山森林公园、魔石谷景区建设成为4A级景区,把金花茶观赏园、百香湖风景区建成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七、生态循环经济建设工程:在引进项目时严把环评审批关,严禁资源消耗大、污染重的项目进入。大力实施减排工程,建设工业废水回收和污水垃圾处理项目、环境保护产业项目。加强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区、海南虎斑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实施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农业生产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着重控制农村水源污染。以发展2万座沼气池为纽带,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和生态能源建设,发展生态养殖模式和无公害食品生产。

  八、民生建设工程: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城镇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抓好就业再就业和职业培训,提高就业率,加强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公共文化设施,逐年加大财政对民生工作的投入,不断改善和完善民生社会环境,不断改变和改善灾区的生产生活环境,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九、效能提升工程: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机关办事效能,努力把上思县建成办事效率高、审批速度快、政策落实好、外商投资无障碍的理想投资创业地。全面清理各项政策、规定和制度,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机关工作效率与质量。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丹子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