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兴安县经济总量三年翻一番经济指标解读
今年7月,自治区党委、政府表彰2007年度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兴安县榜上有名。
这是兴安县2004年度荣获“十佳县”之后,时隔两年再度“金榜题名”。
经济指标
对比这两个年份兴安县的地区生产总值(GDP),数字十分凑巧——2004年29.22亿元,2007年58.71亿元,经济总量三年恰好翻一番。
两座“里程碑”,高位再翻番,无论用“跨越式”,还是用“超常规”,都不如直接用数字来表述更贴切:三年间兴安县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5%!
“可持续”——向记者介绍兴安经济发展速度时,兴安县委书记粟定成使用这个字眼;谈到兴安经济运行情况,他反复强调另一个关键词:“协调”。
记者解读
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是我们广西当前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紧迫的任务。三年来经济年均增长速度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2.5倍,兴安县这样的“大跨步”比起“常规步”来,3年走了7年半的“路”,确实称得上“能快就不要慢,能早就不要迟,能先就不要后”。“兴安速度”令人惊叹!
更难能可贵的是,兴安县经济发展的高速度,是一种可持续的高速度;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正是“协调”。
经济指标
兴安县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36.56亿元,同比增长93.6%;完成财政收入3.56亿元,同比增长28.55%。
2006年换届伊始,兴安县委、政府就进行全民创业、全民招商大动员,一方面催生内力,另一方面借助外力。
兴安人有闲钱,银行存款总额比人口多一倍的邻县还要多,但贷款量却不到存款量的一半。2007年,兴安县委、政府出台《关于大力促进全民创业的决定》,并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掀起一轮全民创业热潮,全年新增创业个体1362户;一批原有企业积极投入资金,扩张规模,二次创业。
在全民创业基础上,兴安县委、政府出台《关于招商引资兴办企业优惠政策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迅速掀起全民招商新热潮,全年新引进项目29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3个,新签项目计划总投资达30.47亿元。
记者解读
固定资产投入以接近翻番的速度增长,说明兴安县着力夯实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发展后劲十足;全年固定资产投入总额相当于当年财政收入10倍之多,说明大规模动员了社会资金、外来资金。
短时间快,之后大起大落,不是真正的“快”。真正的“快”,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快”,是又好又快、好中求快、快中求好。兴安县集十倍于全年财政收入的财力,形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谋的正是十年、十几年、几十年的可持续发展。“兴安气魄”叫人钦佩!
协调,就是统筹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现在的发展兼顾到未来的发展,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记者研读兴安县委、政府关于全民创业和招商引资两个决定,感到其中充满着“以空间换时间、以资源换产业、以存量换增量”的辩证法;实施“三换”确实是一篇大文章,确实是一个大思路,只要做好了,我们的发展一定会更好更快。这就要求我们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坚持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
经济指标
兴安县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99元,同比增长33.2%,农民人均纯收入4585元,同比增长20%。
2006年换届之后,新一届县委班子根据发展形势的变化,对兴安县发展目标进行新定位,提出争创广西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一流县的大战略,“三化”携手并进,又好又快地扩张县域经济总量。
他们把工业化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导方向和核心战略,紧扣园区建设、企业发展等重点强力推进。2007年,兴安县完成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可研、环评,并通过了专家评审,成为自治区首批A类工业园区。以“园区建设大会战”为载体,进一步加快集中区的建设速度。去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61.66亿元,比上年增长33.29%;实现工业增加值21.46亿元,比上年增长29.52%。工业增速明显加快,总量再创历史新高。
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兴安县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城市建设与管理并重,走城市经营之路,城镇规划、城乡建设、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在全区城乡清洁工程现场会上,兴安成为引人注目的典型县。
兴安县把推进农业产业化壮大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2007年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关于发展“精品农业、礼品农业、工业农业”的决定》等文件,安排预算600万元用于发展农业产业。在桂果、皇冠、日盛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葡萄、甜玉米、食用菌等农产品订单大幅增加。其中甜玉米从2006年试种几百亩起步,一年内增加到4万亩,桂果公司出口的玉米罐头占全国出口量63%;他们把加工甜玉米的下脚料用来养牛,牛粪种植食用菌,采菌后基肥还田,使甜玉米循环成亿元产业;食用菌也从2006年70多万平方米增加到2007年220多万平方米,养牛、养羊、养猪不断上规模,涌现大批千头牛场、万头猪场。2007年,兴安县农产品加工率达到60%,农产品大规模进入二三产业,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品牌、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在全区领先。
记者解读
兴安县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区平均水平高999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87元;然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不仅比全区平均水平高1360元,而且比全国平均水平也高445元。这些数字当然让搞经济的人欢欣鼓舞:这表明兴安县城乡收入差距大大小于全区、全国平均水平,换言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较为协调。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工业化、城镇化为主导”的大框架内,兴安结合县域经济的特点,连同农业产业化一起抓;他们“三化”并重,实质上是工农并重、城乡并重。“兴安模式”给人启迪!
协调,就是统筹城镇农村,兼顾工业农业,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兴安县“三化”同步联动,城乡协调发展,进而达到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目的,可以说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促进社会和谐上见到新成效。
经济指标
兴安县2007年旅游总人数208万人次,同比增长28%;旅游总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26%;人口不足40万的兴安,全年接待的旅游人数相当于全县人口总数5倍以上。
兴安县把旅游业作为“三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来抓,加快争创全国旅游十强县步伐,让这一新兴产业变成主导产业。
审视兴安县旅游资源,几乎做的都是“水”文章:古代之水——传承灵渠美;现代之水——游人“乐满地”;生态之水——寻源猫儿山;远古之水——溶洞“探冰川”;自然之水——如梦游水乡;农用之水——山庄得“三星”……
记者解读
兴安水之秀,水之奇,水之美,全得益于生态保护之好。作为漓江、湘江之源,兴安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8%,比全区平均森林覆盖率还多26个百分点;在山清水秀的广西,兴安自然山更清,水更秀!
生态环境催生旅游产业,进而发展为经济支柱,生态与社会良性互动,“兴安现象”发人深省!
协调,就是统筹兼顾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让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生态环境的完好、优化相互促进,互为因果,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广西一大优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山川秀丽的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永远相伴!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鹿寨县:石路村上榜全国亿元村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及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镇亿元村名单,鹿寨县鹿寨镇石路村榜上有名。 【详细】
恭城:科技创新引来火龙果落户“冷”地
热带作物的火龙果,在恭城瑶族自治县种植成功,近千亩的龙虎乡火龙果种植,成为桂林市最大种植基地,火龙果种植如此成效,这得益于该县高度重视人才的重视与培养。近年来,该县对人才通过集中培训和送高校深造等 【详细】
天峨:美丽花海带动乡村游
6月19日,在天峨县川洞河燕子湖景区,一大片的格桑花、硫华菊、百日菊竞相绽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体验乡村风情。花海游人、青山碧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绝美的乡村画卷。 据了解,川洞河燕子湖景 【详细】
恭城土蜂蜜“香飘”海外
“喂,是桂林恭城的潘总吗,我们香港桂林同乡会吃了你们恭城土蜂蜜,感觉挺不错的,同乡会让我转达大家心愿,感谢桂林市委统战部与恭城县委统站部牵线搭桥,更感谢恭城提供这么好土蜂蜜”。日前,家住 【详细】
融安:技能培训助就业
6月22日,在融安县易地扶贫搬迁融康社区,叉车学员们正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叉车技能培训。近日,融安县举办叉车司机培训班,主要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和当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通过理论学习、现场教学、示范操作训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