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9月01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庞 亮  陈 革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过去合浦农村,遍地都是猪牛粪,到处脏、乱、差,自从新农村建设后,珠乡面貌有了大改变——道路硬化了,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几乎每个村都建了文化活动中心、农贸市场……村民现在的生活状况不比城里人差。”这是一位干了几十年农村工作的老干部的感言。

  如今,新农村建设给合浦乡村带来的变化有“五大亮点”:

  现代农业水平大提升。该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做强做大优势产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建立了东园奶水牛、公馆香山鸡嘴荔、常乐金花茶、蚕桑、合浦鹅等30多个农牧业示范基地和常乐茧丝贸易公司、西场永鑫糖业有限公司、永佳金花茶有限公司等27家龙头企业,带动10多万农民发展规模化生产,全县种养殖业已形成城郊高效特色产业带、沿海养殖产业带、209国道沿线蔬菜产业带、325国道沿线甘蔗四大特色产业带。全县成立各种农民产业协会或其它农民合作组织超过56个,成员超过4500多人,涵盖农产品流通、种养、加工等多个领域。

  群众生活质量大改善。该县解决了基层一大批热点难点问题,群众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如今,10多万群众饮上了干净水,解决了“饮水难”问题;70多万农民参加了新农合,全县建有村(社区)卫生服务所620处,定点297处,“看病难”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新建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村点51个,解决了群众“看电视难”问题;149037名贫困学生得到“两免一补”,免费提供149037套教科书,解决了“上学难”问题……

  农村文明程度大提高。该县在大力推进“北部湾海疆文明示范带”创建活动的同时,广泛开展创建“五好文明家庭”、“婚育新风进万家”、“争当致富带头人”、“破除迷信、移风易俗”等主题活动,在广大农村掀起了一股精神文明建设新风尚,宣传文化站、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民间农民文艺团队等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乡村文化生活。

  农村生活环境大变化。该县大力实施 “文明建村”、“三通四化”工程,建设和维修了一大批农村电网、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和办公场所等,农村厕所遍布村落,沼气池应用越来越广……

  基层民主自治能力大增强。近年来,该县通过以“民主理村”为总抓手,实行“阳光村务”,开展农村干部集中教育整顿活动,选派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员,发挥“民主管理督导员”作用,进村入户协助调解当地群众中急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被评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目前,273个村(社区)实现了村务、政务定期公开,100%村(社区)实行了《村级干部轮值制度》,全县社会治安环境较好,依法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丹子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