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5月12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宋朝文 吴荣生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古称龚州的平南县,无论平原,还是山区,有一道“绿色风景线”:这里的邮政农资服务车穿行其间,“绿衣使者”邮政职工把一包包化肥等农资送到村边地头……

  在边远山区的寺面镇岑凤村,我们看到一个30多岁穿着邮政制服的妇女特别显眼,她脸庞黝黑,裤脚高卷,脚上沾满泥巴,正与同事们一起从摩托车上把一包包化肥抬到田头,又蹲在田埂,用沙哑的声音向村民们介绍着肥料的使用方法。接着,她又风风火火坐上手扶拖拉机,将两吨多肥料送到岑风村党支书梁朝焕家里……她就是寺面邮电所所长覃燕玲。该所职工告诉我们,今年1月以来,为向乡亲们提供优质化肥,她与4名同事每天早上六七点钟出发,进村入户,向乡亲们宣传邮政物流农资配送的好处,宣传“保得”生物有机肥、农药等农资的优点,打消乡亲们的疑虑……到4月底该所已为村民送肥98.8多吨,其中覃燕玲一个人就达50吨。

  5月3日,我们到达丹竹镇廊廖村时,已是下午两点钟了。在村口,村民李寿荣告诉我们,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今年村里水稻、花生面积比往年扩大,用肥也多了。邮政局信誉好,化肥农药质量有保证,又把农资送到家门口,农民省时又省力,这样的服务谁不欢迎呢?正在这时,服务“三农”的邮政农资配送车来了,车刚停下,四五个邮政职工扛着化肥送往农家……扛完了十几包肥料,他们满头大汗也顾不上擦,都从身上拿出速食面啃着……原来,为了做好化肥农药配送工作,他们每天都是一早出门,自带干粮当午饭,省出了往返的时间。看着狼吞虎咽的邮政员工,村民们十分感动。

  在村民关卓辉家里,他说:“农民最怕买到假肥料、假农药,不知道用哪些品牌的产品好。去年用了丹竹邮政支局送来的化肥、农药后,效果很好。今年我承包40亩地种水稻、花生、烟,所用的肥料农药都是邮政员工送到家里的,既安全、放心,又方便。”只见他家还堆放着两吨多“保得”化肥,差不多占了半间屋。

  丹竹镇是该县特色农业的典型镇,建有优质稻、烟、石硖龙眼、西瓜、葛薯等8大基地,总面积达7.8万多亩,推广邮政农资潜力很大。为打开局面,丹竹邮政支局早在2004年,选择多名在群众中威望高的村干部、教师和种植大户,在他们的果园、稻田、花生地率先建起邮政服务“三农”示范田,全部使用邮政物流的化肥、农药、叶面肥。收获时,平均每亩水稻增产100多公斤,花生、水果产量也增产两成多,周边很多群众慕名前来参观。最初对邮政配送农资持怀疑态度观望的乡亲们,纷纷使用邮政配送的农资。为更好地服务农民,今年,4条农村邮路由原来136公里延伸到目前的320公里。今年的化肥农药配送十分红火,头4个月已为农户送去化肥132.2多吨,占全县的1/10多。

  “白天到地头,晚上进农家。”这是平南邮政职工服务新农村的真实写照。这些以往只送邮件的邮递员,眼下又成了邮政物流的服务员,乡间小道、农家地头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今年一月以来,平南县邮政局机关干部分成六个小组分片进驻农村支局所指导、督促开展服务“三农”工作。为此,该县的邮政员工挨村挨户宣传发动签订“农资订单”。农资到货后,量少的由邮递员骑着自行车或摩托车送上门,量大的则由专职配送人员开车或由他们雇请手扶拖拉机送肥,灵活周到的服务,延伸到乡村农家的各个角落和田间地头。

  地处大瑶山余脉的马练瑶族乡,大部分瑶胞生活在海拔800多米高的大山里,交通十分不便,条件非常艰苦。但马练邮电所老所长覃家林与欧杰等3个职工,不畏艰辛,按照瑶胞的需要,用摩托车将肥料拉到山下后,又把一包包化肥背到山上各个瑶胞家里。今年以来,已为大山深处的瑶胞送去化肥22吨,受到瑶族人民的称赞。

  邮政部门利用自身的优势,直接与优质的农资生产企业合作,开展连锁配送服务,有效杜绝了假冒伪劣产品坑害农民,还降低农资价格,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如今,在平南县19个支局所和62条邮路中,农民朋友可直接受惠到这项配送业务的优质服务,全县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建立起县—乡镇—村—屯“三农”服务网点四级配送体系,使每条邮路、每个窗口都成为方便农民的“绿色通道”。今年1-4月,平南县邮政部门共为农民配送农肥1183吨,以及价值13万多元的农药,农资配送工作走在广西同行的前列。

  目前,该局进一步加大服务“三农”工作力度,改革与调整全县的投递体系,使投递工作更适应用户的需要,满足全县130万农民朋友的需求,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胡总书记今年春节在南宁慰问一线邮政职工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依托中国邮政一百多年的信誉品牌,进一步发挥邮政服务“三农”的优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新贡献。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丹子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