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5月11日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作者:蒋晓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每个学校选一个东盟国家,种植该国代表性花草树木,突出该国艺术文化和语言文化……5月9日,南宁市江南区“五一路中国-东盟教育文化交流一条街”项目正式启动。江南区教育局计划用3年时间,在五一路创建一批具有中国-东盟文化交融特色的学校。

东盟文化特色浓

    9日上午,迈进五一路小学大门,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处处具有东盟国家特色的景观和人文风貌:宏伟壮观的柬埔寨宫廷寺庙、简朴别致的老挝茅草房、一身金黄的泰国姑娘、穿着菠萝服的菲律宾少女……走完10所项目实验点学校设置的展位,令人感觉刚经历了一趟东盟十国游。

    为了搭建江南区中小学与东盟各国教育文化交流的平台,江南区教育局从五一路范围内,选出10所学校为项目实验点,每所学校选择一个东盟国家,计划用3年时间,创办一批具有东盟文化特色的校园。9日上午,在启动仪式上,10所项目实验学校用歌舞形式,展示了东盟国家的民族风情。

    第一个走上舞台的是平西小学学生,身穿绿衣的学生们举着一根根经过装饰的甘蔗,组成了一片甘蔗林,而身穿壮族服饰与身穿印尼服饰的学生们,在甘蔗林下欢歌起舞。这曲《情谊嘴甜甘蔗林里》,表达了该校与印尼学校交流的愿望。

    此后,五一路学校表演的《壮乡儿女走进圣伊斯多节》,让观众领略到菲律宾丰收的欢腾;而福建路小学带来的《五彩东盟》,让大家对东盟十国的民族服饰,有了直观印象;五一西路学校的《凤舞艳阳》,则让大家领略到泰国舞蹈的独特魅力。

不少学校已开展特色教学

    虽然当天“东盟教育文化交流一条街”项目刚启动,但记者了解到,不少学校已经开始与对接的东盟国家行进交流。

    记者从江南路小学了解到,从1998年开始,该校已经与越南有接触,当时越南方面曾派考察团到该校。作为广西民族音乐教育基地,该校将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与以越南为主的学校加强交流。据悉,该校已经与广西民族大学联系,越南语专业的学生已经在该校的开放教室,不定期开了几堂课,教学生一些越南语简单词汇。而今年7月,在新加坡举行的东盟艺术盛典,该校的独弦琴表演,也受邀参加。

    富德小学除了跟广西民族大学学生学习缅甸语和当地的基本礼仪外,还与广西的缅甸商会接触,希望通过广西的缅甸商会搭桥,与缅甸进一步接触。该校卢校长表示,缅甸的金丝绣和玉石绣很有名,而该校的十字绣也很有特色,该校准备以绣为交融点,与缅甸的学校进行深入交流。此外,该校是广西远程教育试点学校,他们也希望通过远程教育,与缅甸联系。

    五一西路学校,同样已经请广西民族大学学习泰语的学生,到该校教泰语,并给该校师生讲授一些泰国风土人情和礼仪。

项目将形成长效机制

    不少活动,经常“雷声大,雨点小”,这样一个为期3年的项目,能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吗?对此,江南区教育局党委书记石真榕很有信心。她表示,5月底,各项目实验点学校,将会把近、中、远期规划上交到江南区教育局,教育主管部门将定期到学校督查。

    此外,江南区教育局还与广西民族大学建立项目合作伙伴关系,在实验学校内开设“广西民族大学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

    各实验学校,将在适当的区域,移植东盟国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花草树木,使校园具有浓郁的东南亚园林特色。而在实验学校内,还将在适当位置,设置东盟各国的日常用语、名人名言等。同时,江南区教育局还计划创编中国-东盟教育文化校本课程。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xz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