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5月10日 来源:江州区新闻中心 作者:谭春丽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新和镇位于江州区西北面,座落在景色秀丽的黑水河畔,距市区30公里。新和镇傍水而居的这条河属于珠江流域左江水系的一条北侧支流,发源于靖西,流经大新县,自西北流向新和,新和镇辖区内黑水河包括农本电站至新和电站7公里长的河段及沿河一带区域,黑水河清澈透明,游鱼可见,河面上岛屿成群,形成约为3平方公里的水上奇石林,并与崇左斜塔、石景林构成美丽迷人的崇左三景。徐霞客曾到此考察,并留下"州府无双景,此地独一家"的佳句。

    近年来,新和镇坚持"保护第一,保护优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新和镇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走出了一条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是建立完善的环保工作机制,保护黑水河。

    新和镇在编制各类规划、进行园区开发建设之前,都进行了专门的环评。根据环境容量的条件和自然资源特点,确定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区域。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建设中,坚持环保优先原则,优先考虑环保因素,把环境保护作为开发的重要前提,创新开发模式,按产业链引导布局,积极推广循环经济模式,严把环保准入关口,努力降低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到黑水河。此外,该镇还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是密切关注环保动态,严格黑水河污染物排放管理,引导企业技改。

    该镇加强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管理,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重点抓好糖业、淀粉、酒精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加强对辖区的糖厂、蔗渣纤维板厂、酒精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指标内,督促管理排污单位完成排污费征收任务。同时密切关注环保动态,力争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并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黑水河生态环境整治工作。

    该镇积极引导工业企业配套清洁生产设施,制糖行业引进了国外一批成熟技术,使企业逐步实现由末端治理向生产过程控制。在制糖行业中推广清洁生产,通过工业布局的调整优化,形成了制糖、造纸、淀粉、建材、酒精等多种工业产业互动互进的发展格局。

    三是大力发展造林和生态农业,自然保护取得成效

    该镇采取措施,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加大力度抓好沼气池建设工作,全镇已建沼气池2927座,户均建造沼气池位居江州区各乡镇前列。造林面积3300亩,通过大力发展造林和生态农业,加强黑水河流域新和段沿岸林木绿化的保护,严禁调用甘蔗、水源林用地种植速丰桉,确保水源林得到保护。

    四是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保护黑水河的意识。

    该镇经常利用举办山歌比赛、举办农村文艺晚会等方式,将环保内容编成通俗易懂的山歌、民歌,并巡回宣传,使环保知识深入人心。此外,通过出板报、挂横额,开展知识竞赛、咨询宣传、为黑水河洗脸等活动,提高群众及广大学生的保护黑水河的意识。

    五是巧借黑水河宝贵的资源,做足"水文章"。

    近年来,沿河群众靠水吃"水",利用河面发展网箱养鱼,取得了初步效益。黑水河无公害水产养殖辐射到新村村的四坝屯至兰山村的科利屯,河段长约7公里,基地覆盖4个村7个屯,投放网箱420箱,面积达9000平方米。品种有青竹鱼、美国斑点叉尾鮰、罗非鱼等。网箱养殖实行统一管理的方式,养殖人员经岗位技术培训,鱼种严格检疫,从鱼种采购到养殖过程中的药物使用都实行严格管理,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实现每平方米产鱼35公斤,年产315吨优质水产品的生产规模,有力促进农民增收。

    此外,黑水河旅游风景区开发建设前景看好。新和镇黑水河旅游风景区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把它列作为重要的经济产业来抓,将带动新和镇及周边县域经济巨大发展。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icy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