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5月03日 来源:贺州日报 作者:张礼智 黄富辉 黎祖叠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汽车沿着盘山公路驶进了昭平县,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雪后春来早的景象:公路外的绿化带萌发着新绿,路旁一垄接着一垄的茶树迎风飘荡,清澈的桂江碧波荡漾,远方的群山云雾环绕。这所有的一切都被绿色映衬着,孕育着无限生机和活力。

    2007年,昭平县实现生产总值36.1亿元,同比增长14.2%;财政收入1.7亿元,增长16.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6亿元,增长26.8%。在外人眼里,也许这些数字算不了什么,但放在昭平这一特定环境却是意义深远,因为该县经济腾飞完全靠的就是这绿色产业的引领和带动。

    “无烟工业”让昭平声名鹊起

    青山伴绿水,绿水绕青山,造就了昭平丰富而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资源。随着七冲原始森林、红石峡谷、黄花山温泉度假村等极具潜力的旅游资源开发步伐加快,“游黄姚古镇、品昭平香茗”等特色生态旅游精品成功推出,昭平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游黄姚古镇、品昭平香茗、漂红石峡谷、览桂江风光”已成为广大游客到昭平的时尚旅程。2007年,昭平在首届中国旅游论坛上被评为“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当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45万人次,同比增长15%,实现旅游收入7179万元,增长59%,创汇256万美元,增长333%。

    “由叶变业”让昭平香飘远方

    昭平人民种茶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昭平把茶叶产业作为振兴经济的主导产业来培育,大力实施“舞活龙头,打响品牌”的茶业发展思路,通过培育、扶持将军峰茶业、凝香翠茶厂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打造出“将军峰”“凝香翠”“象棋山”“大脑山”“亿健”“大自然”等昭平茶系列品牌,促进了茶叶产业快速发展,逐步形成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格局。昭平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广西昭平茶王节”,连续三年到北京举行“广西昭平茶北京推介会”,全方位打造昭平茶这一特色品牌,进一步提升昭平茶的影响力。2007年,该县多个茶叶品牌在国际、国内茶叶评比大赛中荣获大奖。如今,茶叶产业已成为该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全县茶园面积已达10万亩,茶厂90多家,年产干茶4500吨,总产值达2.5亿元,2007年茶叶单项人均收入就接近500元。

    同时,昭平还将茶业发展和品牌打造与黄姚古镇生态旅游、茶文化挖掘深度结合,精心打造“游黄姚古镇,品昭平香茗”休闲观光旅游,不断增加旅游新内涵,促进优势互补,使茶业与旅游相得益彰,实现茶业、生态、旅游三个效益的统一。

    “清洁能源”让昭平动力强劲

    丰富的水力资源是昭平一大优势,全县水力资源蕴藏量为38.5万千瓦。该县以丰富的水资源为依托,合理开发建设县内流域小水电,投资4.5亿元、装机容量为4.95万千瓦的下福电站等一批中小电站已经建成发电;投资5.4亿元、装机容量6万千瓦的金牛坪电站等在建中小型电站共8座,总装机容量8.57万千瓦;正在规划中有11座电站,总装机容量1.746万千瓦。目前,全县以昭平电站、下福电站和金牛坪电站为主,以全县流域小水电站为辅的水电清洁能源工业体系正逐步形成,水力资源优势已转变为电力能源优势,为昭平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优越的电力基础条件,为昭平“三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经过几年的努力,昭平已初步形成“以山造林,以林蓄水,以水发电,以电促工,以工生财,以财哺林”良性循环模式,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丹子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