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4月05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覃海明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3月30日晚上,宾阳县武陵镇白沙村的党员群众迎来了盼望已久的“摩托车电影院”,为他们专场放映无棚蘑菇的种植技术。据统计,去年至今,该县办起了48个“摩托车电影院”,已播放电教影片2300多场次,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1.2万余人,发展了全县81个“一村一品”经济项目和4万多从事农业专业化生产的农户。

    一辆摩托车带齐所有播放设备:投影仪、多媒体、影碟机等。这种被农民群众形象地称作“摩托车电影院”的农业科学技术培训、宣教方式,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在时空、内容上的局限性,把枯燥难懂的理论和技术知识通过放电影,音画并茂地讲解,深受群众欢迎。

    这样播放电影互动性极强,包含了需求调查、菜单点播、宣传发动、专家点评、现场评估五方面:培训前,“摩托车电影院”的播放队员先进村摸底,通过发放调查需求问卷、座谈、访谈等途径,倾听群众所需所想,了解他们的培训需求;收集好需求信息后,将片库的各类电教片目录发到基层供选择,由群众自点培训“菜单”,做好培训安排;每次送影下村,在田间地头发布培训海报、“大喇叭”广播、村干部上门通知,说明播放的时间、地点、内容,组织动员群众集中参加“摩托车电影院”的农科培训;播放过程中则聘请党校、科技、农业等部门的专家学者,或就地请来熟练掌握致富技能的乡土人才作为“影评员”,结合播放内容现场讲学,对群众难理解、有疑问的地方进行具体解答,真正让群众学懂学透。

    由于灵活方便,该县48个“摩托车电影院”对全县农村的科技培训覆盖面达到了99.6%,把最新、最实用的种植技术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送到送入千家万户。今年2月,中华镇上施村新种的300亩匈牙利优品野山椒受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出现大面积冻萎,“摩托车电影院”及时调来了相关技术的光碟到该村放映,指导群众生产抗灾。众多农民也从“看电影”起步,走上了致富创业之路:新桥镇甘村原做牛皮生意的村民韦祖义,去年6月受“摩托车电影院”所放电影的启发,开始养殖狮头鹅,并带动了同村的群众,现在狮头鹅养殖已成为甘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自2007年初该县实施“摩托车电影院”农村科技培训工程以来,共播放电教影片2300多场次,培育发展了“莲藕村”、“萝卜村”、“红提村”、“香米村”等81个专业村,使“一村一品”的农业经济成为新农村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00多元,特色农产品远销广东、上海、北京及东南亚市场。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丹子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