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3月19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唐广生 江永新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3月的象州大地,随处可见一幅幅人勤春早的美丽画面:“铁牛”奔腾犁田地,锄头挥舞整秧田,挥汗如雨种桑蔗,技术培训到田头。目前象州县干群正把开展继续解放思想的成果转化为促春耕春种的动力,力争灾年32万亩甘蔗、20万亩桑蚕、43万亩优质谷、5万亩木薯的种植面积不动摇。

  今年的冰冻灾害,给象州县农业生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亿元。面对灾情,象州县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对灾后农业恢复和春耕生产进行超前部署,做到“四个轮子”齐驱动。

  ——开现场会。2月16至17日,象州县在来宾市率先召开了灾后恢复生产暨春耕工作现场会。会后,县四家班子领导成员会同抽调的1000人工作队,分赴全县11个乡镇123个行政村指导群众抗灾自救、春耕耕种,并分门别类召开桑树、甘蔗、木薯、优质谷等种植现场会,进一步调动广大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和效益农业的积极性。

  ——办培训班。全县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分成11个工作组,奔赴各乡镇农村一线开展技术培训,强化技术服务,提高春耕生产的科技含量。截至3月12日,该县共举办了176期培训班,培训农民近3万人次,发放各种防冻抗灾及灾后恢复生产技术资料4.8万份。向广大农民群众传授了水稻种植的管护技术、甘蔗高产高糖种植技术、宿根蔗管护办法和桑蚕病虫害防治、桑苗护理及小蚕共育等种养新技术。

  ——建示范点。该县先后建设了马坪乡龙兴村高效农业生产基地、罗秀镇大林村超级稻种植样板点、罗秀镇南岸果场的高产木薯种植示范基地、寺村镇横桥大青枣改种木薯示范点、大乐奇江小蚕共育基地蘑菇种植示范点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灾后恢复生产和春耕生产示范样板点,辐射带动群众促全县春耕春种进展。

  ——解资金难。根据农作物的受灾情况,象州县积极筹措资金,做好苗木、种子、农资的储备调运。目前,该县已调回早稻种子38万公斤、玉米种子8.6万公斤、化肥2.43万吨、农膜200吨,筹备农药78吨。另外,全县投入资金200多万元,从防城、北海、南宁等地外调回桑苗1000多万株、木薯种2000吨、甘蔗种1600多吨,低价优惠补助给群众,以满足农户春耕生产扩种、改种的需求。

  “四轮驱动”,使象州春耕春种进展喜人。截至3月12日,全县已犁田18.21万亩,完成任务72.8%;已整秧田1.21万亩,完成100%;播早稻种16.97万公斤,占应播面积的45.25%;已种春玉米2.25万亩,占计划任务的50%;种下春植蔗2.5万亩,占计划任务的32%;完成新种桑树0.8万亩,占计划任务的53.3%;种植木薯2.05万亩,占计划任务的41%。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