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3月17日 来源:柳州新闻网 作者:谌贻照 罗贵强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9日,记者在柳城川东磷化工有限公司黄磷生产线看到,昔日满是灰尘的车间如今装上了空调,室内明亮洁净,室外空气清新。该公司去年7月实施的热法磷酸装置热能综合利用技改项目也取得初步成效:不到半年就节约标准煤约5300多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94.8吨。

    据广西日报报道,3月12日,广西第一家秸秆发电企业——柳州鑫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在柳城县河西工业园举行奠基仪式。这个总投资约2.7亿元,装机容量3万千瓦的发电项目,一年还能消耗全县40%左右的秸秆,不仅让蔗农增收,而且蔗农在蔗地燃烧蔗叶后“排放”漫野浓烟的现象也将大大减少。

    作为柳州市“人居后花园”的柳城县,积极谋求“加强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新路子。县委书记焦耀光的态度很坚决:在优先引进低耗能,高产值的新企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制糖、化冶等原有工业企业的技能改造和技术创新,坚决执行柳州市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建设生态柳城。

    该县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去年,政府“掏腰包”近150多万元为制糖、缫丝、冶炼、化工等减排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县政府与广西凤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柳城糖厂、广西凤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凤山糖厂、柳城县川东磷化工有限公司等10家重点污染企业签订了《“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环保目标责任状》,在引导企业推进节能减排的同时加强监管,以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今年,柳城还将落实节能减排项目5个。其中包括柳城糖厂扩建工程配套废水生化处理设施、鹏鑫源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锅炉改造项目、以蔗渣代替燃煤等项目。

    柳城实施“节能减排”的成效是“看得见”“闻得着”的:几年前,每到甘蔗榨季,柳城糖厂排放的废气和烟雾便笼罩着整个县城,挥之不去。而今走在县城大街小巷,那股刺鼻味没有了,人居的空间开始回归纯净。

    环保的科学数据同样说明柳城节能减排的实际效果:2007年全县工业企业化学需氧量(COD)共削减788吨,完成任务削减量770吨的102.34%。这不仅得益于制糖业不断进行的技术改造和产业链延伸,也得益于该县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彻底整治。去年该县六塘制糖公司废水生化处理工程和柳城糖厂制炼车间废水循环回用工程,获国家认可,仅此两项全年化学需氧量就削减756吨。同时,该县“甘蔗—制糖—食用酒精—废渣回收为燃料—废水、滤泥处理成有机肥”的甘蔗循环经济新模式已经形成。该县还引导了三家丝绸企业进行了木糠代替燃煤的能源更换改造,并坚决关停了两家水泥厂,仅这两个动作就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200多吨。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