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3月14日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作者:张思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两年前,平南县确定了28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两年来,平南县采取分类指导、区别对待,整合资源、有的放矢,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的有效措施推进新农村建设,28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就像28把火炬点燃了新农村建设之火,映红了龚州大地。

  众人拾柴火焰高

  白沙江桥是大安镇西片涉及9万多人的交通要道,因年久失修已经折断多年,群众赶圩要绕道10多公里,或者花上1元钱渡船而过,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去年4月,下派大安镇新儒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左伟雄、刘思忠到驻点村报到时被这座桥拦住了——白沙江桥因建设资金不到位已经停工两三个月。两位指导员及时把情况反馈到县基层办,基层办到县交通局了解情况,并会同有关部门到现场调研,提出解决办法。当年9月7日,投资130多万元的白沙江大桥终于建成通车。整合资源,推进建设。例如,能源办、爱卫会、扶贫办和畜牧水产兽医局都有建沼气池项目,如果这4个部门合力支援一处地方建沼气池,那么农民只需出很少的钱就能把沼气池建好。去年,平南县在建沼气池方面作了积极探索,效果显著,全县共建设沼气池1280座,走在全市的前列。

  平南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队长杨盛光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联动,形成合力,通过整合资源、有的放矢,才能产生更好的效益。去年,该县投入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建设资金共13113.505万元,其中政府支持投入2835万元,县直单位帮扶投入486.155万元,争取自治区、市有关单位和驻村指导员后盾单位支持项目及扶持资金542.7万元,经济能人和社会各界捐助623万元,群众自主投入8626.65万元。

  “指导员”大显身手今年1月底,杨盛光办公室来了两位不速之客,他们是大安镇新儒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两人一进门就焦急地向杨盛光请求:“把左伟雄指导员留下来吧,我们村需要他。”原来,新儒村在指导员左伟雄的帮助下,去年修好了白沙江大桥,疏通了7公里长水渠,修复了电灌站,建好了灯光球场等文化设施,兴建了村办公楼,进村主干道也铺设好路基正要铺建水泥路。如今听说指导员轮班换人,全村群众都很着急:“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指导员带领我们一起干呢,指导员一走我们怎么办?”

  像新儒村力挽指导员继续留任的在平南县还有不少,如平山镇荣路村的指导员李章斌、安怀镇梅龙村指导员徐石华等。为什么农村建设指导员那么让群众依依不舍呢?“因为指导员把群众的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平山镇荣路村农民韦儒宽的话道出了群众的心声。

  去年,县经贸局下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李家彬背着行李来到安怀镇福平村时,正值山洪爆发的多雨季节,村民房子上30米处整个山体已经滑坡1.5米、长约200米,情况非常紧急。李家彬立即报告镇政府领导,并连夜打报告向本单位请求支援。在李家彬牵头联系下,各方筹集2万多元,把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同时修建一条200多米的排水沟,建好挡土墙,避免了灾情的发生。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正是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热切需要解决的事情入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从而取得群众的信任。”杨盛光点出了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取信于民的原因。

  主体作用凸显现最近,东华乡新华村都兴屯获得了广西农业旅游示范屯称号。这是平南县新农村建设一个成功典范。

  记者在都兴屯看到,一幢幢装饰新颖的楼房掩映在绿树、翠竹中,一座彩色水塔矗立在灯光球场旁边,环村水泥道路连接着各家各户,老人小孩在休闲亭里怡然自乐。记者随便走进一户人家,只见有线电视、高档家具、自来水、卫生洁净厕所一应俱全,部分农户还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电脑、空调,一些院落停放着颇有气派的小轿车。所有这些,都跟都兴屯的一个重要人物韦绪炎分不开。在他的带领下,乡亲们纷纷到广东开榨油厂、做珍珠奶茶生意,该屯750人就有500多人在外面做生意。发了财的乡亲在韦绪炎的带领下又回来建设自己的家园,村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喷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

  针对各村新农村建设基础条件千差万别的情况,平南县采取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办法。对经济条件较好的实力型村屯,注意用示范引导,全面高标准规划,着眼未来可持续发展;对条件较差的扶持型村屯,从点上寻找突破口,想方设法提高村民收入,改善生活、摆脱贫困;对成长型村屯,提高传统农业档次,通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把产业做大,并通过县里的项目拉动,带动相关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地处山区的安怀镇梅龙村2006年村民人均收入只有980多元,属于自治区级扶贫村。今年2月下旬,记者到该村采访,所到之处村民正在兴建猪舍准备大规模养猪。原来,去年在指导员徐石华带领下,村民发展养猪人均增收2300多元;由于猪品质好,在市场上非常畅销,政府部门因势利导,准备在该村成立养猪协会,把安怀猪打造成品牌。村民李炳先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后养50头猪不算多,100头以上才算多。”收入增加后,村民开始想办法提高生活质量,如建沼气池、改善居住条件、硬化村中道路、买小车等,有了“底气”的梅龙村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劲头更足了。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成果的享用者。如何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成为新农村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杨盛光说。去年,平南县农民人均收入3432元,人均增收300元,新农村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