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上午,来自上林县各乡镇的200多名农民重新当起了学生,在县城一个由劳动就业部门指导开办的电子培训班上认真听课、认真操作,学习一门能让自己由一个“泥腿子”变成工厂企业职工的技术。
上林县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主任莫文金说,整个上林县目前有4个类似的就业技能培训基地,主要开展就业前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从2006年到现在,所有培训都是免费的,没有收过农民一分钱,有些培训还要对学员进行补贴。”
民生之要,就业第一。记者了解到,上林县今年还将增加5个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基地,扩大培训范围,坚持“富民优先、创业富民、就业富民、教育富民、培训富民”的理念,让更多的劳动者拥有一技之长,给他们一把就业致富的金钥匙,开启一条就业增收之路。
“零距离”服务
2007年8月27日,一个收获在望的季节。
这一天,一批“远道而来”的电子装配技能培训设备在上林县塘红乡中可村技能培训基地安家落户刚刚第五天,当地200多名农村劳动力就高高兴兴地走进电子装配技能培训班,成为这个技能培训基地的第一批学员,真正享受到农民吃住都在家、学习不花钱的“零距离”就业培训服务。
这是南宁市第一个把培训就业网点办进村一级的培训班,中可村技能培训基地也因此成为南宁市第一个村级农民工技能培训基地。
为使当地农民足不出村屯就能实现培训就业,上林县一直在探索,寻找一条更好的培训富民道路。
和其他石山地区县份一样,上林县的发展受到的约束力并不小,面临的挑战相当大。这里有人口46.7万人,农业人口占92.9%,现有劳动力19.6万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劳动力12万多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在全县工作大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挑战性更大的是,在这片1890公里的土地上,有很多像中可村这样地处大石山区的村屯,农民要到县城、乡镇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极为不便,加上生活费用开销大,他们参加培训积极性不高。“路远,开销大,就是免费培训很多人都不愿意参加。”
山高路远没有能挡住政府培训富民的决心。针对这种实际情况,上林县决定在“方便农家、贴近农村、服务农民”上狠下工夫,运用“进门学习、出门就业”的思路,积极创办村级技能培训基地,把机器设备拉到农村,把老师请到农村,把技术送到农民家门口,通过“零距离”就业培训服务,让广大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可以学到就业技术。
更让当地群众感到高兴的是,这些培训是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进行的,不是为了培训而培训。上林县政府部门通过与用人单位合作,通过“技能与岗位对接”等培训形式,请用人单位直接到培训基地来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结束获得结业证书之后,学员可以选择到负责培训的企业去上班,也可以自己找门路,有的还可以继续留在培训班作为“班长”“辅导员”带领下一批接受培训的学员。
据介绍,上林县去年与深圳捷德电子厂、东莞忠信手工艺手袋厂等企业开展“技岗对接”就业培训,共培训1923人,提高了当地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就业能力。全年共输送农民工2500多人,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异地转移就业,拓宽了他们就业致富的路子。
带薪培训
2007年12月30日,上林捷德电子厂发工资的日子。
上林县大丰镇云蒙村的“留守农民”李美珍,一个居住在距离首府南宁市区100公里的村庄里的中年妇女,像所有的员工一样包吃包住还领到了近600元的劳动所得收入,这已经是她第十个月的工资性收入了。手拿着这份沉甸甸的工资,想起自己已经从一个农民变成厂里的职工并领取属于自己的薪水,李美珍的脸上笑容灿烂。
这在以前,她连做梦都想不到。这是上林县创新工作方式,采取一种叫做“带薪培训”的劳务培训模式给她带来的收获。
李美珍是云蒙村一名零转移就业家庭成员,种庄稼是她一家的主要经济来源,由于收入微薄,加上两个小孩在校读书,家里生活非常困难。
2007年2月,上林县劳动部门在“春风行动”活动中,把岗位信息送到了李美珍所在的云蒙村。依靠这些信息和劳动保障部门的帮助,李美珍在上林捷德电子厂找到了一份边培训边领工资的工作。在这家厂里,她培训期间的待遇是包吃包住月薪在400元至500之间。结束培训正式上岗后,她的月薪提高到500元至700元之间。
更让她感到满意的是,工作的厂家离家近,她可以经常回去照顾小孩,农忙时还可以请假回家收稻谷、花生之类,家里的农业生产照样得到保证。这不但保证了她的农业收入,还为她的家庭提供了不薄经济来源。
记者在上林采访中了解到,一边领取工资一边参加培训是上林县劳务技能培训工作中的一个有效尝试,该县目前有30多人正在接受这样培训。
莫文金说,在农村,不少农民因为家庭收入微薄,担心参加培训期间,因不能从事农业生产,造成家庭收入减少,得不偿失。有的人更是认为自己知识有限、年龄大,就是参加培训了也无法找到工作。所以,就是把培训办到了家门口他们也不愿意参加。如果他们一开始参加培训就能领到薪水,一方面可以补贴家用,解除他们参加培训期间家庭收入减少问题的后顾之后,一方面可以让他们看到参加培训的实际效益,从而调动更多农村劳动者参与技能培训的积极性。特别是可以调动那些年龄大、文化低、就业技能不高、收入有限的农民学习技能的积极性,让他们掌握一门技术,在县内企业就地就近就业,提高收入,改善生活。
渐见效果
最近,一个从澳门反馈回来的就业信息,在给上林县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增加信心的同时,也见证了培训富民努力的成效。
去年,上林县在一次为期1个月的劳动就业技能培训中,对39名学员进行了电动衣车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选出其中9人送到澳门就业。现在,这几个人已经在澳门的劳动就业市场站稳了脚跟,月薪达到了6000元人民币。
据介绍,上林县的劳动就业技能培训都是根据劳动就业市场的需求进行的,学员们只要把技能学到手,根本就不愁没有就业门路。该县经过劳动技能培训的学员,95%以上就业都没有问题,都可以找到合适的岗位。目前,全县转移在外就业人数达11.66万人,年创劳务收入5.83亿多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近45%。
上林县劳动技能培训工作一直得到好评。2007年,上林县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在继2006年荣获“南宁市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开发工作先进单位”“南宁市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南宁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之后,又被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13部委评为“‘千校百万’进城务工青年培训工作先进集体”。该县实施培训的电子工被中国就业促进会推荐为“全国劳务品牌展示交流大会优秀劳务品牌。”
上林县县长尹建华在谈到上林今后的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工作时说,该县将继续以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以县职业教育中心为依托,整合各类培训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加快新技术的转化和普及,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以农村富余劳动力为对象,突出抓好农民工转移培训;以在农村务农的青壮年农民为对象,突出抓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培养一大批种养大户、生产流通经纪人和农民技术骨干。
其实,这项工作早已开始。2007年11月3日,上林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万名农民技能培训工程正式启动。该培训工程计划到2010年,以县委党校、职业学校、农广校、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为主要基地,以乡镇党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地、农村协会、党员中心户为辐射点,构建覆盖全县农村的培训网络体系,组织1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
春节刚刚收假,该县劳动就业部门就开始着手筹划把5个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办到乡镇村屯去,使全县培训基地达到9家,让更多的农民在家门口学到技术,真正实现“教育富民、培训富民、就业富民、创业富民”的富民优先目标。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鹿寨县:石路村上榜全国亿元村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及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镇亿元村名单,鹿寨县鹿寨镇石路村榜上有名。 【详细】
恭城:科技创新引来火龙果落户“冷”地
热带作物的火龙果,在恭城瑶族自治县种植成功,近千亩的龙虎乡火龙果种植,成为桂林市最大种植基地,火龙果种植如此成效,这得益于该县高度重视人才的重视与培养。近年来,该县对人才通过集中培训和送高校深造等 【详细】
天峨:美丽花海带动乡村游
6月19日,在天峨县川洞河燕子湖景区,一大片的格桑花、硫华菊、百日菊竞相绽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体验乡村风情。花海游人、青山碧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绝美的乡村画卷。 据了解,川洞河燕子湖景 【详细】
恭城土蜂蜜“香飘”海外
“喂,是桂林恭城的潘总吗,我们香港桂林同乡会吃了你们恭城土蜂蜜,感觉挺不错的,同乡会让我转达大家心愿,感谢桂林市委统战部与恭城县委统站部牵线搭桥,更感谢恭城提供这么好土蜂蜜”。日前,家住 【详细】
融安:技能培训助就业
6月22日,在融安县易地扶贫搬迁融康社区,叉车学员们正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叉车技能培训。近日,融安县举办叉车司机培训班,主要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和当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通过理论学习、现场教学、示范操作训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