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2月25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作者:曹冰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山水如画的鹅泉景区

清澈如镜的鹅泉

激情洋溢的实景对歌

美丽热情的靖西姑娘

富有民族风情的舞蹈表演

热闹欢腾的颁奖典礼会场

    本网讯(曹冰报道):2月20日,正月十四,云淡风轻,春风拂起了鹅泉的一池清水,也吹响了元宵节欢乐的前奏。由靖西县工商行政管理局、靖西县个体私营经济协会、靖西县鹅泉风景区联合举办的靖西县首届“鹅泉杯”闹元宵系列活动在鹅泉风景区隆重举行。靖西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旅游组常务副组长覃丽梅,靖西县工商行政管理局长,靖西县文化局局长梁冰,广西县域经济网总编辑黄品优,靖西县鹅泉风景区总经理黄璟等领导及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

    一曲鹅泉景区“山美水美人也美、吸引游客纷纷来”的悠扬山歌,拉开了丰富多彩的游园活动序幕。激情洋溢的山歌擂台、别开生面的实景对歌、形式多样的趣味猜谜、风格新颖的摄影作品展览、靖西县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光彩杯”卡拉OK比赛颁奖典礼以及靖西县首届“龙共杯”摄影大赛颁奖仪式等系列活动逐一开展,充分展现了靖西县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文艺表演及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体现出靖西的历史文化内涵、独特的民俗风情。活动融合了现代的时尚气息,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到该景区旅游观光,整个鹅泉景区呈现出一片热闹欢腾、歌舞升平的景象,优美的歌声和笑声久久回荡在美丽的山水间。

    这次在鹅泉景区举办活动,不仅是因为这里的人杰地灵,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地方蕴藏着靖西县关于灵泉的一个美丽传说:相传古时念安屯有—个名叫杨媪的老人,有一天她在叫喊(“叫喊”为壮语地名,意为鹅坳)上拾到两颗鹅卵并带回家,然后用自己的体温将鹅卵孵出。杨媪无儿无女,把小鹅当自己女儿—样养育,朝夕相伴,相依为命。后来小鹅长大,原来是两只神鹅。为了报答杨媪养育之恩,两只神鹅搅动田间沟洫成潭,沂流成川,使沿河两岸良田得以灌溉。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为了感谢杨媪养鹅造泉之功,在潭中小岛上立庙,并把每年农历三月三定为鹅泉诞日。自明代以来,三月三这一天,文武官员、平民百姓都来到潭边大修禊事,以祝丰年。人们还把米饭撒入潭中,群鱼拥来争食,激起阵阵浪花,故民间留下“鹅泉跃鲤三层浪”之说。鹅泉常年涌水不断,水质清澈,泉中盛产鲤鱼、青竹鱼等,鱼肥味美。历史源远流长,经过数百年的洗礼,这个故事依然世代延续,流芳至今。

    据鹅泉景区总经理黄璟介绍,鹅泉又名灵泉,现称鹅泉景区,为西南三大名泉之一,是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德天瀑布的源头,是靖西著名的旧八景之一,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景区分两部分,即鹅泉景点和叫喊岩景点。鹅泉水四季不涸,水质清澈如镜,周围山峰如屏,景色优美,花草树木繁茂,各种植被丰富,以原生的石山灌木为主,人工种植有马尾体松、竹子等。明成化六年(1470)年,嘉靖皇帝得知此地山川灵秀,赐名“灵泉晚照”。在泉中有一小竭,建有杨媪庙,庙前立有清代《鹅泉亭碑》等三块巨大石碑,石碑所载的大都是历史以来有关鹅泉的由来及题诗,古朴典雅,是研究鹅泉及靖西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黄璟还说,鹅泉风景区距靖西县城6公里,距龙邦口岸34公里,位于南宁—靖西—百色—平果铝黄金旅游路线的中间点和边境公路旅游带上,是开发边贸旅游和跨国旅游的枢纽,集中体现了南方喀斯特自然山水风光和壮族民俗风情。近几年来,鹅泉景区建设已初具规模,景区内有叫喊岩、15孔石桥、摩岩石刻、古庙、鹅字牌、民俗表演活动等游览项目,景区环境质量好,旅游品位高,与周边旅游点互补性强,客源市场前景广阔。以后将通过一系列的精心策划推广和宣传打造,使鹅泉景区的品牌更加响亮。

    随着活动的各个环节轮番上演,各个奖项也逐一揭晓。活动在歌声笑语中接近了尾声,最后一首《美丽的心情》为这次活动落下了完美的帷幕。活动虽然结束了,但鹅泉美丽的故事,宁静的水土,人景合一富含诗意的画面,已深深烙在了游客的心底。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