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2月14日 来源:右江日报 作者:赵燕妮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2008年春节,右江区阳圩镇平圩村比往年更为喜庆。大年初二这天,平圩村民永远难忘,因为这一天 —— “总书记来和我们过大年”
 
   “真没想到胡总书记会到咱农家过新年!”2月8日大年初二,这是个让阳圩镇平圩村下平屯村民终生难忘的日子。当记者采访他们之时,虽然距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到访已经过去了半天,但整个村子依然充满了喜庆的气氛,总书记的到访仍是村民们津津乐道和最骄傲的话题。

    农民韦祖生:不敢相信总书记会来我家

    “总书记来的时候,我们按照壮族迎贵客的风俗欢迎他,给他倒了一碗自家酿的米酒,总书记非常高兴地一饮而尽!”54岁的韦祖生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记者找到他谈起总书记的来访感受时,韦祖生激动不已:“到现在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我文化水平低,总书记会问我啥呢?我能不能回答上来?”总书记走进家门的时候,韦祖生心里激动得有些恍惚。但是,握着总书记温暖的手,看着总书记亲切的笑容,他很快镇定下来。他告诉总书记,自己一家既搞种养又外出务工,还和全村人一起搞“农家乐”旅游,年收入3万多元,小日子过得还红火。总书记闻言,宽慰地点点头,他随后又问韦祖生的女儿韦林艳在哪里打工,收入是多少,还鼓励韦林艳参加技术培训,掌握一门实用技术,为外出打工增加“本钱”。“真想不到总书记会问得那么细,就像和我们拉家常一样。我会记住总书记的叮嘱,好好学习和掌握实用技术。”想起数小时前和总书记一起聊天的情景,韦林艳对记者说:“我感觉特别幸福。”

    韦祖生一家告诉记者,总书记离开平圩村后,他们家成了村民拍照留影的地方。村民们争相坐在总书记坐过的椅子上,和韦祖生一家喜气洋洋地合影留念。村民们都说韦祖生家里来了贵客过大年,他们也要沾沾这福气……

    最难忘与总书记握手

    黄桂仙是一名普通农妇,但她有一手纺线织壮锦的好手艺。她想不到的是,这好手艺让她当了一回总书记的“师傅”!

   当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平圩村里看到壮族群众正在纺线织壮锦,便兴致勃勃地加入其中。“当时,总书记就坐在我旁边。”黄桂仙回忆着,“我告诉总书记,要想把线纺好,关键是掌握好两只手的平衡,这样转线圈纺出来的线才又密实又平整。”总书记认真听着黄桂仙的传授,并按黄桂仙所说慢慢地纺起线来。一圈、两圈、三圈……总书记像个行家里手似的,把线纺得又密实又平整。黄桂仙禁不住拍起手来,连声说:“总书记纺线的手艺真不错!”这时候,总书记亲切地笑起来,他对黄桂仙说:“这是因为你这个师傅教得好啊!”

    “总书记就要离开平圩村时,还没忘记我这个刚认下的‘纺线师傅’,他和我亲切握手道别。那时候,我的心情太激动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黄桂仙告诉记者,当日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总书记来平圩过年的消息时,她让小孩用录像机录了下来。“我得把这些镜头放在电脑里,以后再细细回味。”黄桂仙说,“这是我这辈子最珍贵的回忆。”

    总书记最关心农民生活状况

   “总书记和我谈话时,谈得最多的就是我们农民的生活状况。”平圩村村支书梁江平回忆说,总书记见到他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农村的生活水平怎么样。此外,平圩村的基础设施情况、退耕还林政策落实情况及农村的低保问题也被总书记提了出来。

    “从这些问题上,我感觉到总书记时刻记着我们老区农民,他关心我们农民最根本的生活问题。”梁江平说,总书记还亲切地对他说,对中央有什么要求尽管大胆地提。“我对总书记说,我们的要求就是希望中央继续加大对农民的支持力度。总书记马上对我说,中央会继续加大支农、惠农力度,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让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梁江平告诉记者,听了总书记这番话,他心里非常激动,也对带领全村群众走旅游开发的路子更有信心了。“总书记来我们平圩过大年,这真是千载难逢啊!以后我们平圩可是名扬天下了,难道还怕我们‘农家乐’旅游打不出响亮的牌子?”梁江平说,“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下,经过我们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大家的生活一定会不断得到改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下一步我们要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继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打造好旅游品牌,增加收入奔小康。”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