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2月02日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牛瑾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县切实把农村沼气池建设当作为民办实事的工作来抓,截至2007年底,全县已累计建成沼气池49108座,入户率达到69.3%,在创建生态农业强县上收到成效。

    至2007年底,大新县建成的农户用沼气池年产气达1964.3万立方米,相当于燃烧14388.6吨标准煤或12.3万吨柴草所产生的能量,由此可以保护14.7万亩的山林。再加上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石漠化治理等措施的实施,大新县的森林覆盖率已经从1991年的29.4%上升到了2007年的49.6%,珍稀鸟类也是不断增加。同时,大新县还建立健全“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农村经济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甘蔗、水果、苦丁茶等特色农产品基地,促进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沼气池的应用和新模式的探索,切实促进了农民的增收节支。按照农户建一座8立方米的沼气池来算,每年每户可以增收1600元左右,全县可实现增收节支7800多万元。

    在采访中,大新县全茗镇全茗社区那弄屯的马必勇老人告诉记者:“以前都是上山砍柴来做饭煮水,很辛苦,屋里被烟熏得黑乎乎的,做顿饭还要至少花上半小时,很不方便。从2005年用上沼气,每次下地回来打开火就能做饭,20分钟就熟了,省事得很。制造沼气时留下的沼渣还可以做甘蔗肥料,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