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2月02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姜木兰 韦万春 韦春妮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1月16日,广西与越南下琅合作种植甘蔗糖料蔗通关启动仪式在水口检验检疫局辖区科甲口岸举行。下午5时,12辆中国籍卡车满载着60多吨甘蔗糖料蔗运往龙州糖厂压榨制糖。首批中越合作种植糖料蔗正式通关入境,标志着双方在农业合作领域进入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崭新历史阶段。

  由于水口检验检疫局辖区口岸首次进口越南糖料蔗,在现场,水口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各就各位,严格按照《水口检验检疫局入境甘蔗原料监管方案》展开工作:填写健康申明卡、卫生除害处理、抽样、查货验货等,一切有条不紊……在通关启动仪式上,水口检验检疫局局长花其伟说,检验检疫部门将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大机遇,严格把关、公正执法,为促进中越边境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越南沃土植下中国蔗种

  崇左是我国最大的产糖地,邻近的越南下琅县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土地肥沃,土质非常适合甘蔗生长。在2006年11月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崇左市所辖的龙州县与越南下琅县签订了合作种植制糖原料蔗项目,双方计划在3-5年内合作种植制糖原料蔗1000公顷以上,由越方提供土地及人力资源,中方提供良种、化肥、农药、农膜、农业机械等生产物资,并派专家指导当地边民种植技术,并回收所种植的原料蔗。项目的实施,对进一步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发展、边民脱贫致富,维护边疆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水口检验检疫局积极配合地方有关部门开展此项工作,给予信息、技术支持,并采取多项措施做好出入境蔗种和原料蔗的口岸检验检疫并就境外甘蔗的监管情况和入境检疫情况进行协商。12月初,该局负责人又随地方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越南甘蔗种植基地进行实地检查,了解蔗农在种植过程中使用农药、杀虫剂、除草剂等情况,深入分析甘蔗种植基地害虫种类、危害程度,为甘蔗入境检疫查验打下基础。

  为抓好境外糖料蔗入境检疫工作,水口检验检疫局从企业、蔗农的利益出发,对越南甘蔗选择在交通便利的科甲口岸入境。而科甲口岸因历史原因,缺乏必要的检验检疫工作所需的场所、办公条件,该局领导不顾路途遥远、颠簸,带领业务人员深入口岸调研,做好甘蔗原料入境的准备工作。同时,大胆摸索,向兄弟局学习先进的监管方式,引进先进的检验检疫监管技术,结合该局辖区口岸的实际,制订《水口检验检疫局入境甘蔗原料监管方案》,对入境甘蔗推行“六个一”的检验检疫管理模式,即“一次报验,一次取样,一次检验检疫,一次卫生除害处理,一次收费,一次签证放行”模式,做到“境外疫检、场地检疫、后续监管”,对糖料蔗到口岸实行“快检快放、快速通关、快速进厂”的检验监管模式,提高入境通关速度,保证甘蔗新鲜度。

  依法施检确保口岸安全

  为加快进境甘蔗的通关速度,防止境外疫情疫病传入,保护我国农业生产安全和人类健康,根据我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水口检验检疫局与龙州边贸总公司签订了《进境甘蔗原料检验检疫监管协议书》,规定水口检验检疫局派人到甘蔗入境点开展现场检验检疫,并根据情况抽取甘蔗样品进行农残检测;入境甘蔗必须运到经检验检疫机构备案登记的糖厂进行加工,在甘蔗拉运途中,派人进行监运,入境甘蔗直接送进传送带,与糖厂做好甘蔗入厂的交接登记手续,确保入境甘蔗100%运到指定糖厂加工;糖厂做好进境甘蔗原料废弃物的处理,定期检查并做好记录。

  广西检验检疫局为配合落实中越合作种植糖料蔗项目实施,做好进境甘蔗的口岸检疫工作,根据国际有关SPS协议,针对河内国家植物保护研究所的调查结果,危害甘蔗的害虫在越南北方有29种、南方有61种,广西检验检疫局拟定了“进境越南甘蔗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报告”,确定越南甘蔗有害生物名单。广西检验检疫局在参加中越有关会晤时,对检验检疫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由于短期榨季期间,就将有1万多吨越南糖料蔗从口岸入境,对于人手少、批次多、工作量大的水口检验检疫局来说是一场考验。为能够寻找到一条方便、快捷的检验监管方式,为企业开启绿色通道。该局领导组织业务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对我国境内没有的害虫提出防范措施,更新消杀灭器械,配足杀毒药品,确保一旦发现疫情都能及时进行处理。

  记者获悉,统计至1月27日,越南进口甘蔗共119车,831吨。据龙州县边贸总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从越南运往国内压榨的糖料蔗,将享受中国制糖原料蔗的保护价。越南下琅县蔗农阮先生说,中越两国合作种植的甘蔗,能享受中国政府的保护价,给我们种植户吃了“定心丸”,并且种植糖料蔗的效益比原来种植的玉米等作物增长一倍以上,越南种植户热情很高。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