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1月28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蒋桂雄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深冬踏访东兰县,不再见荒山黑石露狰狞,但见山顶松柏苍翠,山坡果树缠腰,山脚菜粮丰茂。这是东兰县全面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带来的喜人变化。据统计,近年来,东兰县共完成退耕还林10多万亩,为全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带领人民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1年7月14日,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该县正式实施,这是广西最早实施退耕还林的两个国家试点县之一。该县党委、政府把这项工程当做“五十年一遇”的大项目,把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与全县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在自治区批准的生态林主要树种中,该县将板栗定位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八角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喜树籽则是发展东兰制药的工业原料。在实施退耕还林确定造林树种和造林模式时,该县以“板栗+喜树”、“八角+喜树”、板栗纯林为主要造林模式,全力打造“中国板栗之乡”、“中国三乌鸡之乡”和桂西北中药业基地三大特色品牌,从而形成了以特色加工业带动特色种植业和特色养殖业的经济产业链。如今,东兰县森林覆盖率已经接近70%,达到国家绿化标准,板栗种植面积近20万亩,形成华南最大的板栗生产基地;喜树生产基地将近2万亩,形成桂西北中药业基地;八角种植5万亩,桑蚕生产基地1万亩,“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的三乌鸡年出栏100万羽,成为桂西北绿色食品基地。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