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1月19日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 黄国慧 通讯员 张华勇 黄 丹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人人享有卫生保障,家家庭院整洁干净,个个拥有健康身体和文明生活”——这是武鸣县在新农村建设中提出的一个新目标。为此,2006年、2007年,武鸣县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投入910万元进行镇、村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各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基础服务能力,同时实施农村改厕工程,为广大农民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卫生设施大“变脸”

    去年8月18日,是罗波镇卫生院的黄院长最难忘的日子——这一天,该院的新门诊大楼终于竣工了!

    “没有新农村建设项目,哪有罗波卫生院的今天呀?”望着在崭新的大楼里往来穿梭的病友,黄院长感慨万千。他告诉记者,该院不仅承担着本镇3.7万群众的医疗、防疫和妇幼保健工作,还承接周边部分村屯的医疗业务。原先,由于基础薄弱,罗波卫生院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乘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该院在上级的支持下,投资110万元,建成了面积1101平方米的门诊大楼,并开设门诊、内科、外科、妇幼、儿科、中医及防疫科等科室,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农村卫生基础设施不尽如人意是不争的事实。为使农民享受到就近、便捷、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问题,该县2006年以来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了对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基础服务能力。经过两年的努力,武鸣县13个镇、85个村屯出现了一座座崭新的卫生院和计生室。2006年,该县利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对13个镇卫生院业务用房进行改造,投资535万元用于13个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改扩建项目建设——新建5422平方米,改造8100平方米。每个卫生院投资最多60万元、最少25万元。2007年,该县又利用市政府的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项目投资56万元进一步提升6个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质量。当年年底,通过整合现有卫生资源,武鸣县13个镇的卫生院改造全部竣工,实现了每个乡镇有一所公立卫生院、人口较多的村屯有一个卫生所的目标,更好承担了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工作。

    同时,作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项目,武鸣县还建设了85个村甲级卫生所和计生服务室。其中,村卫生所60平方米,计生服务室20平方米。目前,85个村甲级卫生所和计生服务室建设项目也全部竣工验收。

“鬼门关”内获新生

    武鸣县马头镇流传着一个“鬼门关内获新生”的故事。该镇农民李英梅因为产后出血、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2006年4月1日住进了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因生活比较拮据,李的丈夫得知妻子在医院治疗每天要花1万多元时,决定放弃治疗。了解到他们的窘境,县政府、县卫生局表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会对她积极实施救助。最终,李英梅住院共花去8万多元治疗费用,新农合补助了2万多元,其余医药费用由红十字会设立的“大病救助基金”支付。“鬼门关”内的李英梅获得了新生。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就医用药问题,促使农民无病早防、有病早医。作为新农村卫生项目的重要内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5年开始在武鸣县试点,如今已基本建立并逐步完善。作为试点县,在没有经验借鉴的情况下,武鸣县结合实际,多次论证,反复修改,精心设计技术方案和补偿方案,扩大受益面,实施重大疾病救助,降低大病救助起付线。同时,本着保证基金安全并最大限度使农民受益的原则,该县边开展边调整,全县执行定点医疗机构预付报销制度,促使医疗机构履行职能,强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落实补偿方案,控制医疗费用,落实经办机构,成立合管中心,实现管办分离,确保了参合农民逐年增加,实现了“一年一大步”的目标。2005年,该县农民参合率仅为70%,2008年却一下子突破了两个大关:参合农民达51万人,突破50万大关;参合率达92.55%,突破90%大关。

    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报销医药费的农民达22.86万人次,占全县参合农民42.78%,报销金额2569万元,参合农民住院费用报销补偿率为34.17%。新农合大病救助对象人均住院报销金额3742元,人均救助金额2464元,最高救助金额达20000元,住院报销加上大病救助,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病致贫返贫情况的发生,农民疾病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治病难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药品“两网”惠百姓

    陆斡镇覃内村的老覃是位老病号,药价贵、药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向来是他最头痛的事。如今,他的烦心事终于解决了——他所在的乡镇建立了药品配送网络,药品价格下降了,因此,为他省去不少费用。

    武鸣县13个镇的村级医疗机构和药店的药品实现了统一配送,农村药品“两网”(农村药品监管网络和药品配送网络)建立健全惠及了老百姓。

    前几年,武鸣县就开始了“两网”建设,不断完善覆盖县、乡、村以食品药品监督部门为主,以药监协管员、信息员为辅的农村药品质量监督网络,健全农村药品质量监督体系,确保对农村药品的监督到位。目前,该县从乡镇卫生院、计生所等单位聘任了65名乡镇(村)药品信息员,使全县13乡镇218个行政村(社区)的药品监管网络覆盖率达100%。

    在药品监管上,该县在加强对药品信息员协助监管进行培训、制定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的同时,认真开展以农村药品购销渠道、销售、使用为重点的清理和检查,依法对违法药品购销行为案件进行查处。该县支持那些有完善药品质量保障体系,有较强的资金实力、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信誉的药品批发企业和连锁企业承担农村药品配送网络,实现了药品统一配送,较好地抑制了药价过高,保证了药品质量,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实惠。(记者 黄国慧 通讯员 张华勇 黄 丹)

--------------------------------------------------------------------------------

  点 睛

    拥有健康 才能小康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武鸣县加大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建设,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不仅改善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客观上也切实缓解了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保护劳动力、促进我县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拥有健康,才能小康。今后,在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医疗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的基础上,我们要加强政府的直接领导、加大政策保障和资金投入,合理配置卫生资源,调整好医疗网点布局,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改革,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安全供应体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武鸣县县长 杨维超)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