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1月20日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骆怡 通讯员 韦喜牧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不足30平方米的房间内,办公桌2张、办公椅2张、文件柜1个,民警台牌、便民条1套——这就是隆安县城金城社区警务室的全貌。在隆安县六乡四镇,这样的警务室群众很方便找到。警务室成为隆安县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备战略活动的宣传阵地,成为建立治安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平台。

小小警务室 发挥大作用

    一个案例足以说明警务室发挥了大作用。

    2007年12月31日晚,一个语气急促的电话打进了隆安县城厢派出所,“国泰街有人打架了”。城厢派出所立即出警,但赶到现场时,打架的小青年已离开。经走访目击者,民警得知,其中一人被刀捅伤后已送到县医院抢救。民警赶到医院,那人已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隆安警方当即组织精兵强将,投入侦破工作,仅过了10小时,该案就成功告破。

    “社区居民积极向我们提供破案线索。”李宗勇警官向记者道出了之所以能够10小时内破案的秘密——“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帮了大忙。”

    “发案率在下降,群众的满意度在提升。”在隆安县公安局,记者了解到了隆安县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备战略活动以来的一系列喜人的变化。2007年上半年,隆安县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8.8%。2005年、2006年两年发生的13起命案全部破获,2007年发生的7起命案,破获6起。2007年第三季度,为了以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迎接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召开,隆安县公安局打响了“夏季风暴”破案战役。其间,许多群众纷纷主动给抓捕组提供破案线索。

    2007年8月初,群众向那桐派出所抓捕组民警反映:那桐镇那元村李某等人行踪诡秘,经常驾驶来路不明的车辆出入。专案组民警根据社区群众提供的线索,深入摸查,昼夜追踪,终于一举抓获了李某等人,并当场查获被盗汽车一辆、摩托车两辆,缴获猎枪3支、子弹4发。

    隆安县许多社区和农村居民向记者反映,社区和驻村民警每天在警务室坚守岗位,及时出现在群众需要帮助的时刻,他们为此感到生活踏实了许多。

设立警务区 区区有民警

    2007年初,隆安县决定把公安工作重心向社区和农村转移,实施警务进社区和农村战略,积极为社区和农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贴心的服务,达到全面掌握社会治安工作主动权的最终目标。

    隆安县公安局党委经研究后达成共识,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关键是真正做到“警力下沉”,让社区和农村的百姓每天看到基层所(队)的民警,让基层民警深入到群众中去。

    2007年8月,隆安县公安局新招录的11名新警全部充实到基层所(队)。年内,他们又从机关科室选派6名优秀民警到基层所(队)任职。全局现有在编民警169人,其中基层所队民警占153人,占全局民警的90.5%。目前,隆安县公安局管辖内的社区和行政村共划分警务区46个,所有警务区均配备了派驻民警。

    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隆安县公安局又先后出台了《社区和驻村民警考评办法》《社区和驻村民警责任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要求社区民警沉到社区,每周深入社区不少于20小时,农村民警每周下村开展工作时间不少于8小时。同时科学划分警务区,并设立社区、农村警务室,落实社区和驻村民警,创造条件让社区和驻村民警为驻地群众“零距离”服务。

    与此同时,该局从优待警,对社区民警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基层所(队)任正、副职领导的社区和驻村民警均给予正科级别和副科级别待遇,从优待警补贴从原来的110元提高到150元,由此极大提高了社区和驻村民警的工作热情,形成了你追我赶、比服务、比贡献的喜人局面。

服务“零距离” 架起“连心桥”

    警力下沉后,民警更多的是为群众服务。

    2007年初,隆安县南圩派出所政治教导员陆有官接手南圩社区的警务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社区民警。到任后,陆有官与社区居委会干部共同探讨加强社区治安工作的措施和办法。在他的努力下,南圩社区相继建立了社区治安信息员队伍、社区治安巡防队等,开展了门户联防、邻里守望等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此基础上,陆有官以社区警务室为依托,积极为社区的群众提供代办户口、身份证等优质服务。2007年1月16日,当了解到辖区内患有严重白内障的贫困退伍老军人陆万进老人行走不便,无法到派出所办理第二代身份证而影响了其在民政部门领取相关免费发放的救济款物时,陆有官亲自驾驶警车接送老人到南圩派出所免费为其办理第二代身份证。

    “我听得出他走路的脚步声。”陆万进老人告诉记者,陆警官自任社区民警以来,经常给他送米、送面和御寒冬衣等物品,在生活上给了他很大帮助。来的次数多了,陆万进老人能够很清楚地辨别出陆有官走路的脚步声。

    对于陆有官任社区民警以来做过的好人好事,有人曾大概地进行了统计——得到陆有官代办居民身份证、受理报警、调解民间纠纷和处理治安案件等“零距离”服务的社区群众不少于300人次,而他也因此与辖区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社区内的群众,不管男女老少,都亲切地称他为“官哥”,他们不仅把他当做驻区的民警,更把他视为亲人和兄长。社区里的老老少少,有事没事都乐意与他聊天,向他反映社区里的治安动态,提供许多有价值的破案线索。

    隆安县公安局政治科李宗勇警官告诉记者,该县的公安系统中还有许多像陆有官这样的社区和驻村民警,正是他们在开展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中比服务、比贡献,才架起了社区和驻村民警与群众的“连心桥”,从而为隆安县在开展公安工作中全面整合社区和农村治安资源、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总体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