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1月17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谢彩文 李 遐 曾志伟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您上网时不妨也试试:在“谷歌”中键入“恭城红岩村”,点击“Google搜索”一下,这个当今最强大网络引擎出现的结果是,有关这个自然村的网页多达20000项!

  多一个“0”的另一个数字更令人惊叹:200000——这是红岩村2007年接待游客的数量,意味着平均每个村民做了500位游人的生意!

  2007年,红岩村人均纯收入8500元,都是厚厚实实的钞票,还扣除了成本。村里人说,这么好的收入,一半来自旅游业,一半来自卖果;其实呢,说到底又是一码事,村里的果,几乎都是游人自己摘走或带着的,哪里用得着去“卖”!

  叫人羡慕啊,这样一个生态旅游村!“这都是沼气给我们带来的福气!” 红岩村的变迁,村党支部书记朱培铭一句话讲透了。

  此言不虚。凡是沼气普及的地方,山变绿,水变清,果变甜,菜变香,村变富……恭城是沼气发源地,红岩村正是一个典型的缩影。

  发展沼气,呵护一方水土,造福周边百姓,惠及子孙后代。广西的沼气建设,在全国率先起步,一路遥遥领先,中外瞩目,备受赞誉。自治区人民政府扭住不放,持续使劲,在2006年全区已有沼气池293万座、入户率36%的基础上,作为为民办10件实事之一,决定2007年新建20万座沼气池。贫困村的沼气池建设由自治区扶贫办具体组织实施,非贫困村的沼气池建设由自治区林业局具体组织实施。此外,作为同年为民办10件实事中的第一件——大石山区5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其中包括建设沼气池34600座。

  所有这些新建的沼气池,都重点推广国家和自治区推荐的先进池型,全部实现自动进料,人畜粪便能自流进入沼气池发酵产气,并配备有自动或半自动的出料装置。

  年前,两项共计234600座新建沼气池全部完成,地球上沼气利用密度最大的八桂大地上,历史纪录再度被刷新:2007年底,全区累计建成使用沼气池314.43万座,沼气入户率39.30%。

  沼气池数字刷新的背后,是这样一组资金的数字:2007年自治区财政投入沼气池建设资金共计14460万元,其中非贫困村15万座沼气池扶持资金6000万元,贫困村5万座沼气池扶持资金5000万元,大石山区大会战3.46万座沼气池专项补助资金3460万元。具体补助标准为:在非贫困村新建的沼气池,自治区每座补助400元;在贫困村新建的沼气池,每座补助1000元;在大石山区五县新建沼气池,自治区每座补助1400元。此外,自治区林业局还积极争取,获得中央农村沼气国债项目资金13494.65万元。

  有沼气建设任务的市、县甚至乡镇,也千方百计配套扶持资金,有的地方还捐款捐物,机关干部亲自把水泥等物资送到农民家里……

  到贫困村走一走,看一看新沼气池,村民们总是实话实说:“建池的钱,政府出了大头。”

  武鸣县城厢镇七星屯使用十几年沼气了,以前是每户一个沼气池。这两三年,家庭不兴养猪了,过去用来发酵沼气的猪粪没了。去年,政府扶持七星屯新建一个大沼气池,改用秸秆发酵沼气,通过管道统一供应全村24户人家使用。老农蔡乃兴既接通了大池,又保留着小池,乐滋滋地把记者请进厨房,两个沼气炉同时打开,旁边的小孙子也帮忙指指点点:“叔叔看,叔叔看,这边火大,那边火小,大池好,大池好!”

  在七星屯,三四口之家,一个月一般用沼气30立方米左右,而每立方米的气价是1元钱。村民平常从田地回来,顺手带上废弃的秸秆,交给沼气管理员,还可以抵顶用气费。

  从建池到管理,上面的领导三天两头下村来,蔡乃兴说:“政府比我们还着急!”

  

  记者点评

  政府比百姓着急,因为这是人民普遍受益的大好事。

  政府比百姓着急,急得好!党和政府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百姓的事就是党和政府的事。

  政府比百姓着急,急得早!广西的沼气建设,从恭城点燃“星星之火”,到八桂大地形成“燎原之势”,都是政府先想到,并且先去做的。

  政府比百姓着急,不仅急在心里,而且急在行动上。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给钱给物,机关干部腿快手勤,心到身到,进村入户,扶贫济困,排忧解难,直接展现着党和政府的新形象、新作风。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口碑自然流传民间。

  政府比百姓着急,急出了成效。如今,沼气利用成为广西的一大亮点,功在当代,利及千秋,举世赞誉,这不正是“急”的结果吗!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