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1月17日 来源:贺州日报 作者:赖学奎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都说三分相貌,七分打扮。咱厂里的腐竹,质量本来就好,再给它穿上‘彩衣’,还真应了这个理,如今是货俏不愁卖,要货都要提前几天预约……”看着阳光下晾晒的嫩黄的腐竹,廖老板脸上乐开了花。这是平桂管理区大平瑶族乡积极引导企业(作坊)对特色农产品进行包装,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缩影。

  大平腐竹是大平瑶族乡的传统优势特产,距今已有20多年的生产历史,素以“煮不烂的纯天然绿色食品”成为广西、广东、湖南等地备受青睐的土特产。但多年来,生产厂家(作坊)只是用塑料袋、麻袋等打包销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天然绿色食品有了新的认识,对食品的卫生、品牌认可有了更高的要求。根据这一实际,该瑶族乡党委政府在大力引导腐竹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大力扶持腐竹产业做强做大的同时,积极引导腐竹生产龙头企业对“大平腐竹”进行商标注册,并进行产品精包装。经过包装,昔日的大路货成了送礼的佳品,价格也得到很大提升。该乡绿泉腐竹厂对腐竹进行了精包装,良好的包装让“大平腐竹”名气大震,成了送礼佳品,一时间产品远销区内外。目前,该乡经过精品包装的“大平腐竹”卖出了每公斤20余元的高价,还成功地打进了贺州市多个知名的大型超市。

  一花引来百花开。随着品牌意识的加强,该瑶族乡的农民越来越懂得给土特产进行包装,争取效益最大化,在当地政府的大力引导帮助下,大平甜笋、大平蜂蜜、大平八角等瑶乡名优土特产的包装加工也进展顺利,这些土特产通过包装,不仅使农产品畅销,而且经济效益也大大得到提升,有力地促进了该乡的农民的增收、农业的增效和农村的发展。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