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1月18日 来源:中广网 作者:黄格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去年,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坚持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做大做强矿冶业、水电业、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推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5.88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08亿元,财政收入2.5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56元,同比分别增长14.5%、7.3%、31.5%、1.67%、19.6%和14.3%。

  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为县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该县在坚持推广良种良法和免耕栽培技术,确保粮食增产增收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东蚕西鱼,南麻北羊”的“联动崛起”战略,稳步推进产业调整。去年,全县冬季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连片示范面积553亩;新种桑面积0.4万亩,总面积达1万多亩,年总产值3500万元以上;剑麻种植面积累计达4.2万亩;生猪、大牲畜、山羊、家禽出栏(笼)同比增长在10%左右;水产品产量9000多吨,增长14.34%;渔牧业总产值46877万元,占大农业总产值的61.55%。

  把深化改革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杠杆,为县域经济挖掘持久的动力。去年,该县列入改制的11家企业全面实施了产权制度改革,已基本完成改制5家,实行对外租赁2家。全县新发展个体户968户、私营企业22个,总产值1亿元。至目前,全县个体户有5492户,从业人员6909人,注册资金8215万元;私营企业有105户,从业人员1940人,注册资金8570万元。强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提高行政效率,建设服务型政府。改革财政体制,实行乡财县管、管采分离,进一步提高县域财政的使用效率。

  把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县域经济构架强大的撑力。去年,该县新引进外来投资项目67个,合同利用资金13.92亿元,到位资金5.07亿元,同比增长112.87%。已引进以东莞针织产业为重点的劳动密集型企业25家,总投资6000多万元,打造“针织产业转移基地”的构架初见端倪;投资6.8亿元的大化电站二期工程项目破土动工;引进投资1.2亿元的广西大地糖业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的桑蚕产业项目、年产30万吨甲醇汽油项目已落户;弘鑫冶炼厂等一批冶炼企业恢复点火;11家方解石矿粉加工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同时,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创建农民创业园,据初步统计,全县累计务工返乡创业3000多个,带动就业5000多人。

  把加快城镇化步伐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为县域经济夯实崛起的基础。该县以二十周年县庆为契机,加快推进县城建设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区面积已达14.31平方公里,居民8.27万人。去年,已完成县城环境综合治理城区排污管网改造工程和建设1座环卫中转站、2座公共厕所;投入1362万元改造城区8条道路已完成85%以上的工程量;投入1927万元建设县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大楼、奇石艺术馆、电力宾馆等3个县庆重点项目已完成工程量70%;投入600万元建设的民族文化广场正在进行工程施工招标工作;投入131万元安装了多条道路的路灯和交通信号灯;计划投资1.1045亿元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和计划投资2500万元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已列入自治区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争取到国债扶持资金7900万元,政府已出资86万元进行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十一五”的后三年,该县将着力做大做强矿冶业、水电业、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突出解决大石山区贫困问题和库区移民问题为重点,努力建设华南“硅”都、广西水电大县、广西淡水养殖强县、红水河——七百弄特色旅游区和首府南宁市的卫星城;树立“中国观赏石之乡”、“北景鱼”、无公害特色农产品等品牌,带动多产业发展。(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