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1月02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韦义华 赵勇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在一些地方,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难以协调发展,被称为“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但是,2007年大新县县域规模工业产值为39亿元,财政收入突破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约为20∶50∶30,经济规模、发展速度均步入历史增量最多、增速最快的时期。同时得“鱼”也得“熊掌”,全县生态良好,有关部门已对该县申报的国家生态示范区进行了验收。

  大新的锰矿藏量居全国第一,开发以锰矿加工为主体的县域工业,与打造以德天瀑布为核心的旅游业,这就像“鱼”和“熊掌”如何兼得?“科学规划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控制工业污染,把发展工业不以牺牲环境生态为代价的理念贯穿到整个经济建设中。”大新县委书记雷永达一语揭开其中奥妙。4年多来,该县对大型高能耗企业,实行严格淘汰制度,已关停13个高能耗的电热炉,淘汰了一批资源浪费量大的小型冶炼企业,“三废”处理不达标的,也一律关闭。对大型冶炼企业,也实行严格的准入制,该县现有6家电解锰生产企业,只有两家获得准入,4家还面临准入的考验。同时,对落后的生产工艺进行大规模技改,2007年全县技改项目7个,有3个已完成。大新新振锰品有限公司投入3000多万元增添改造除尘设备,中信大锰大新分公司投入6300多万元改进金属锰生产车间的环保设施,一场以清洁生产为目标的技术改造正在深入开展中。其间,该县引进和自成研发的一批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运用到锰产品加工企业中。如氧化锰快速焙烧、氧化锰炉外预还原、组合把持器等,使硅锰铁合金的产品单耗降低30%以上。此外,对境内的土湖、下雷民采锰矿区、中信大锰采矿区,实行严格的复垦制度,目前全县矿区的复垦率达到60.9%。

  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大新县的生态建设也成果显著。2002年,大新县申请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同时实施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能源、生态旅游以及生态恢复和重建等8大重点工程。5年的持续推进,大新的生态环境已基本达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要求。全县完成封山育林2.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9.62%,石山绿化率达97%,全县农村累计建有沼气池4.7万座,入户率达66.6%,城镇液化气使用率63.24%,县城6.8平方公里内建成烟尘控制区并通过验收。前来验收“大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广西环保专家组对该县的生态建设成果十分满意,发出全区生态保护“北有恭城,南有大新”的感叹。

  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使大新县以边关山水观光为特色的旅游业发展迅速。目前,从明仕田园到中越边境的德天跨国瀑布,已是广西的黄金旅游带,2007年1月,大新县获得广西优秀旅游县;同年12月初,德天瀑布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当年全县旅游总收入达2.6亿元。一批大型旅游项目正在打造之中,投入3.8亿元建设的大新德天边关风情旅游发展基地、投入4.5亿元的德天·丽水边城和投入5000多万元的壮族民居博物园等项目正在建设中。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