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30日 来源:桂林晚报 作者:蒋伟华 陈寸明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临桂县四塘乡偏远山区的岩口村委全洞村,因山多洞深而得名。这里群山环绕,绿树成荫。多年来,由于没有出村的道路,村民被外界称为“山蚂拐”,然而,近日,记者走进全洞村时却见到另一番景象:村前500多亩鱼塘,“塘中鱼儿欢,岸上群鸭叫”。

    “求”出来的路

    沿着一条弯弯曲曲,3米宽新修的碎石路,我们到了全洞村。据村长赵有安介绍,为了修通这条路,全洞人花了18年的时间。由于修路要经过其他村委的一个村庄,占用别人的农用地,别人不同意。全村人就轮流到村子里“求情”,用修路的决心打动了别人,让出一点地给全洞村修路。经过全村人18年的努力,花了数以万计的人工和近20万元。终于在一片沼泽地上修出了一条3米宽的碎石路。附近村民说:全洞人太吃得苦了。“其实是逼出来的呀!”村民赵来东说,赵来东指着村子三面的群山说:“你看看就知道为什么我们这叫全洞了,外界都叫我们‘山蚂拐’,没有路出去,我们永远都是‘山蚂拐’。”

    俗话说“靠山吃山”,可全洞人“吃”不了这些山。全洞村的山都是高大的石头山,山上除了一些灌木杂草外,什么都没有。就全靠种村里不到500亩的农田吃饭,可就这不足500亩的农田还有240多亩在山坳里,村民要爬上50米高、近一公里的山坡,花上比外面多两到三倍的工夫去种那些田。村民收入一度居全乡末位。

    沼泽变鱼塘

    一条路修出了全洞人的吃苦精神和创业精神,把地理条件限制变成了优势。既然靠山“吃”不了山,全洞人就打起了水的主意。唯一一面没有山的村前有一片上千亩的沼泽地,路修通以后,村民凑钱请来了挖机,在沼泽地里挖出了足有500亩的连片鱼塘,户均七八亩。利用全洞山清水秀的资源优势,村民积极发展养殖、水产业。在村里的连片鱼塘区,到处可见这样的情景:塘里养鱼,岸边养鸭,岸上、田里种草。从去年以来,村民大力发展立体养殖,成效显著,仅养清水鱼,每户村民就有六七千元的纯收入,加上养鸭,收入很可观。全洞人还很懂“钻空子”,利用附近村子冬季急于清塘卖鱼的机会,把鱼低价买来,冬季种草养鱼,保持鱼的营养体重,待到“淡季”再高价出售,从中赚取“差价”。借助养殖、水产业的发展,几年来,全洞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了3200多元。

    在村民大片挖鱼塘时,全洞人没有忘记规划未来。山边的一条小河,河里清澈见底,岸边一个贯穿大半座山的岩洞,风景迷人,地下河、钟乳石保护完好。被村民称为“世外桃源”的山坳里,绿树成荫。村民们说:期待有人能来投资开发,把全洞村变成一个旅游好去处。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