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31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骆展胜 吴龙源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10年前,我们村有些人家还是靠砍树为生,记得我上小学时,对面山头的大树几乎被砍光了;现在,你看看那片山林,树木长得多么茂盛啊!”12月19日,在资源县车田苗族自治乡海棠村村口,34岁的村委副主任蔡景远指着眼前的大片森林告诉记者,山上那些树再也没人去砍了,家家户户种西红柿都忙不过来。“今年全村户均收入有5万元,虽然我们比山外可能富得慢一点,但山林保住了,旁边五排河的水因此也更多、更清了!”

        五排河又称浔江,系珠江的源头之一,发源地就在车田苗乡。作为广西的北大门,资源县因地处资江之源而得名,资江汇流长江,因此,资源县还被国家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区”。“我县的资源确实很丰富,稀有金属的储藏量居华南地区前列,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多达数十种。过去,全县财政主要依靠砍伐木材和采掘矿产,被外人戏称为‘木头财政’,那时的经济发展是以牺牲生态效益为代价呀。”随行的乡党委委员老姚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县委提出“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最大的收获是我们的丹霞地貌最近进入了国家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行列。

        据悉,资源县是全国惟一一个喀斯特地貌与丹霞地貌完美结合之地,拥有“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森林公园”等多个头衔。正因为其生态的重要,县财政和群众增收十分困难。对此,县委书记唐厚军说,我们这些年不与别人比GDP的增速,“如果真要讲速度,我随便砍一片林就是GDP,随便挖一座山就是‘政绩’。真要这么做,长江和珠江就要遭殃,子孙后代就会遭殃啊!”

       “保护生态是硬道理,让老百姓富起来也是硬道理。”唐厚军说,尽管资源县还是广西49个贫困县之一,但他们试图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成效开始显现,尤其是利用生态发展旅游和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已取得明显成效。“虽然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才过3000元,但这些年县里引导农民在山里种西红柿和提子已产生规模效益,这两项就占今年农民纯收入的一半还多。”

       “不让砍树,也不让乱挖矿,前几年我就外出打工;现在,我靠在山里种西红柿也发了点小财。”海棠村村民戴盛忠一边忙着采摘今年最后一茬西红柿,一边欣慰地笑言,“靠山吃山”的老观念也得创新,“身边的林业和矿产资源过去是不能‘啃’,现在是大家不愿‘啃’呀!”小戴的风趣令记者感动。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