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9日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黄国慧 通讯员张华勇 黄丹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自2005年11月以来,武鸣县紧紧抓住列入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县的大好机遇,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以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全力建设新农村。

  截至12月25日,该县共建成农村道路1073条1811.36公里,其中通村道路124条581.86公里,通屯道路949条1229.5公里,全县基本形成以通村道路为主干,通屯道路为脉络的城乡相连、顺达通畅的农村交通网络,有效解决了全县农村“行路难”问题。

  农民走路“不湿鞋”

  2007年10月,武鸣县太平镇新联村群众筹集16万元的资金,积极投工投劳,终于完成了5.5公里“丁旧—岜秀”通屯道路建设。群众高兴地说:“我们从此走路不湿鞋了!”

  据统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建设中,武鸣县共完成总投资30723万元,其中农民自筹4555万元,形成了你追我赶建设新农村的热潮。

  实施道路建设,是农民群众盼望已久、惠及子孙后代的一件大好事,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武鸣县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的原则,在做好调查摸底和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按照项目建设申报的程序,组织、引导各村屯及时成立新农村建设村民领导小组,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或户代表大会,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讨论决定本村屯的道路建设项目及建设中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明确村民在建设中的责权利,并形成会议纪要,由群众签字、按手印后往上申报,不断增强农民主体意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修路的积极性。

  武鸣县把农村道路建设当成“民心工程”和“兴农、富农、爱农”的大事来抓,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积极探索“政府引导、部门组织、群众参与”的建设模式,坚持县、镇、村三级联动,实行县领导包镇、镇领导包村、村领导包项目的工作机制,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村屯道路项目建设。武鸣县四家班子全体成员、全县421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39名工作队成员驻镇进村入户抓新农村建设,帮助村屯解决实际问题。各镇各部门实行项目捆绑制度,对项目进行倒计时安排工期,将任务细化量化,分解到人。全县新农村建设形成赶、比、超的浓厚氛围,加快了村屯道路建设工程。

  如今,一条条笔直平整的水泥路伸展在武鸣县农村大地。水泥路,这一“毛细血管”疏通到了武鸣县各个村屯,一直铺到了农民的家门口,使人民群众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

  “黑脸包公”保质量

  2007年3月,武鸣县公路管理所技术人员在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那溪至仙湖公路进行检查时,发现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有质量问题,立即勒令施工队返工。返工路段达10处768平方米,所需的3.84万元资金,全部由施工队负责。返工后,当地群众无不交口称赞:有了“黑脸包公”,我们的道路质量就有保障了!

  武鸣县交通局局长陆美新告诉记者:“道路施工的每道工序我们都严格按设计标准、招投标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要求来认真地进行,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验收签订手续,确保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针对新农村道路项目建设点多面广的特点,武鸣县交通局突出重点,选精兵,挑良将,从各公路养护站抽调78个有工程施工经验的施工员,分到各个施工现场实施旁站监督。这样既能加强技术力量,又能杜绝工程质量监督出现“盲区”。

  武鸣县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建设责任明确。通村主干道由县交通局作为建设业主和责任单位负责组织实施,通村次干道和通屯道路由各相关镇作为业主和建设责任单位组织实施。同时,该县还建立健全了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通村主干道的质量监督以专业监理、道班人员旁站监督为主,群众监督为辅;通村次干道的质量监督以镇、村组成的监督小组和群众代表监督为主,以专业监理人员巡回检查和技术指导为辅;通屯道路的质量监督以群众代表监督为主,各镇的监督小组巡回监督检查为辅。同时,每个村屯道路施工前必须落实项目责任人和质量监督人员后方能按规定程序申领补助水泥,监督人员和项目责任人必须公开其通讯地址和电话,并在项目所在地发放质量监督卡,接受群众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管理的加强,群众的密切配合,监督的切实有效,让新农村道路工程质量得到了保证。

  致富路上财源广

  “现在村里都通了水泥路,大卡车都进得来了,我们村种的3000多亩西红柿全部销售完。”近日,武鸣县双桥镇合美村有名的“西红柿老板”罗思彦兴奋地告诉记者。

  武鸣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55万多人生活在农村。在新农村道路建设前,一些村屯道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不少农副土特产品难以运出,交通基础设施滞后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随着新农村道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武鸣农村经济的兴旺,形成了一条条依托村屯道路发展的“经济带”。

  城厢镇香泉村河池屯,以种植南瓜、西瓜套种木薯为主,群众生活水平处在全县中等水平。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之初,该屯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在不明确上级补助多少资金的情况下,发动该屯群众每人捐款100元,建设新家园。“村里通了水泥路,我们的瓜运出去方便了——原先瓜在路上颠簸,运到外面很多都坏了。”河池屯屯长苏德恩说,村屯道路建设缩短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距离,扩大了农村信息、商品的流通空间,加速了各类经济信息的传递,使生产资料的购进和农副产品的运输更为快捷。

  农村道路的畅通还带来了农民思想观念的变化。“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双桥镇下渌村,经过近两年的建设,田园风光秀美,一年四季瓜果飘香,走农家乐生态旅游发展的路子,年接纳游客1万余人,总收入达20万元。

     点睛

  道路通财路通

  武鸣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中,以农村道路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县农村基础设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思路通,道路通;道路通,财路通。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为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创造了基础条件。要改变落后面貌,促进农民增收,没有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农产品运输难、销售难、货损大、成本高、价格低的问题就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交通便捷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提速。今后,我们要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组织引导村民加强公益设施和生产设施管护,保证新农村基础设施发挥最大效益。(武鸣县县长杨维超)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