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2日 来源:钦州日报 作者:陆崇林 通讯员 梁日涓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今年以来,浦北县在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注重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生活富裕的角度上考虑,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两基”国家达标验收工程、农村道路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村庄规划工程等紧扣民计民生的17项惠民工程。目前,该县正乘着党的十七大东风,将十七项工程建设推向高潮。

    今年年初,浦北县围绕如何建设新农村问题部署了农村道路村村通等十七项工程。为了尽快出成效,该县于今年4月派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加大对十七项工程协调的力度。在全县102个县直单位和16个镇选派了502名政治素质高、工作负责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分成16个工作组,进驻全县260个行政村,积极发挥协调作用,形成了开展十七项工程建设的合力。到目前为止,全县新农村指导员帮助制订工作方案、发展规划共155份,撰写信息、调研报告51篇、驻村日记3920篇,提出合理化建议840多条,对新农村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该县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七项工程建设中,始终抓住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主体这一特点,千方百计调动农民建设的积极性。带着“十七工程如何开展”的问题,浦北县组织了调研组深入相关村委,召集开展了村民会议,较好地收集了群众意见,形成了共识,从而减少实施过程中的阻力。同时,发挥农村党组织、经济能人等的作用。年初,县镇村分别召开由当地党委政府主持的座谈会、老乡联谊会等,召集一批经济能人、外出务工人员等,积极探讨和交流了十七项工程建设的有关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制订实施计划,组织好施工,确保质量与进度相统一。该县总结了北通镇福多堂、小江镇平马等涵盖新农村十七项工程建设的试点村工作成绩及经验,结合实际大力推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生态观光”、“城郊带动”两大模式发展为产业带动、项目带动、企业带动、生态农业带动、经济能人带动、劳务带动、党建带动“七大模式”形成较强的示范效应,带动了全县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经过10个月的努力,浦北县的农村路水电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农村优势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科技注入产业的力度加大,农村新科技工程为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村保障网络进一步健全等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全县计划实施道路村村通工程项目共19个,总投资3641万元,其中2007年计划投资2941万元,完成投资1054.8万元,占计划任务的35.87%。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快速推进。13858人的不安全饮水问题得到改善,总投资157万元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基本建成上山道路,完成甘蔗种植面积7.8047万亩,协助工艺编织企业解决“民工荒”等问题,促使编织业完成总产值1.185亿元,完成计划任务的56.27%。此外,农村保障网络进一步健全。今年上半年,全县参加新农合农民533145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71.08%,补偿120266人次,补偿金额1954.98万元。全县共有18754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积累达600多万元,对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683元的7960户31693人,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