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7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唐秀丽 罗小英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荔浦县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学习型社会为目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新技术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新型农民和企业用工人才。

  该县重视职业教育重在落实行动。县委、县政府每年提取农业基础建设费用的15%作为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经费,提取农村科技开发经费的10%、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10%、扶贫资金的15%作为农村劳动力培训专项经费,城市教育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全县4所高中、16所初中普遍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每年接受“绿色证书”培训的初中生达3000多人、高中生达700多人,每年高、初中毕业会考结束后,各校便组织有就业意向的毕业生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进行短期的“新增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35%左右的高、初中毕业生在领取毕业文凭的同时也获得了“绿色证书”,利用掌握的农业实用技术,成为家庭劳动致富的好帮手。

  培养新型农民和企业用工人才,是荔浦职业教育另一特色。该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目前有在校生1500多人,是一所“起步晚、起点高、规模大、进步快”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经过10年的发展,已成为培养新型农民的基地,是桂林市和自治区级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3年被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自治区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为了让学生“进得来”,荔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秉承“一切为学生谋求出路”的办学理念。从2005年开始,该校每年都利用暑期时间组织初中毕业学生到广东深圳的大型企业进行2—3个月的入学训练,亲身感受企业文化和市场需求,从而坚定报读职业学校的信心,学校招生数量和质量因此均有大幅提升。

  为了让学生“留得住”,学校每年暑期都组织在校学生到广东开展勤工俭学活动,除食、宿费用外,学生可得到1500—2000元的经济收入,还提供了社会实践和技能实习的机会,学生在劳动中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技术,思想受到了熏陶,深深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望子成龙”的良苦用心,从而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为了让学生“学得好”,该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设了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计算机及应用、数控与模具加工、现代企业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等7个专业实验室,2005年建成了3900平方米的综合实验大楼。与此同时,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每年都举办计算机技能操作、电子技能操作及检测维修、汽车故障检测维修等专业的技能水平操作大赛,使学生在学校期间,既学到丰富的理论又掌握具体的操作规范。

  为了让学生“出得去”,该校通过与上海技鸿教育服务有限公司、桂林机械制造厂的“校企结合”和与深圳观谰成教学校、浙江黄岩职教学校、宁波职业学校的“校校联合”,开展“订单教学”,分别建立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就业基地”和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就业基地”,与中国联想集团、广州白云机场、厦门国际机场、南宁饭店等40多家区内外知名企业达成了长期用工协议。而该校学生以扎实的职业技能、爱岗敬业和吃苦耐劳精神、良好的礼节礼仪赢得了用工企业的青睐,成为荔浦劳务输出的一大“品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