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7日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作者:谢德谕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着力发展特色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笔者在凌云县采访时听到县委阙建林书记、赵桂兰县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一年多来,凌云县立足实际,以保护好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立足实际发展特色农业

  该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题,从实际出发,以生产规模化、经营市场化、管理标准化为目标,大力推动“三张叶子一枝花”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发展。

  做强做大茶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办法,着力培育打造龙头企业,重点扶持的浪伏茶业有限公司在今年8月已成功晋级为国家标准化生产3A级企业;加大市场的开拓力度,该县的茶叶产品平均价格大幅上升,与去年相比增幅达每公斤30元以上。目前,全县茶园已发展到10.8万亩,其中有6.2万亩已通过国家无公害认证,8000多亩已通过欧盟国际生态认证中心的有机认证和中农质量认证中心的有机转换,该县被自治区评为广西茶叶第一大县。今年1—10月干茶产量达3050吨,产值达1.008亿元,预计全年产值将达1.2亿元以上。

  大力发展桑蚕产业。在下甲乡平怀村建起了2200亩桑园的桑蚕示范基地,去年产值达到了90万元,今年预计将突破100万元产值。在示范基地的带动下,全县种桑养蚕势头迅猛,仅今年全县就扩种桑园面积1.22万亩,目前全县桑园总面积已达4.82万亩,且已完成了今冬明春2万亩新桑园的桑苗选育工作。现在养蚕农户已达3212户,全县养蚕1.3万张,鲜茧产量91万斤,鲜茧产值780万元,养蚕户均收入达2428元,同比增长15.9%。

  稳步发展烤烟产业。该县根据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有利于种植优质烤烟的实际,将烤烟生产作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一项新兴农业产业来抓。在2005、2006年试种成功的基础上,今年种植烤烟4316亩,产量达9176.56担,平均每亩产2.29担,比去年亩增0.7担,创税收146万元。

  着力培育花卉产业。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培育花卉基地,在巩固泗城镇花卉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推进下甲乡花卉基地建设。通过政府引导,能人带动,群众积极参与的方式,今年在去年250亩花卉基地的基础上,扩种万寿菊、非洲菊为主的花卉品种,鲜切花生产总面积达306亩,产品销至云南、广东、福建等区外市场,供不应求,今年产值就已突破100万元,凌云已成为广西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

  绿色招商拉长产业链培育壮大特色工业

  该县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绿色招商”的观念,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坚持“三看两不要”原则,“三看,就是看天空蓝不蓝,看流水清不清,看群众腰包鼓不鼓。两个坚决不要,就是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坚决不要,牺牲群众利益的坚决不要。”,严把环保关,确保引进的每一个项目都是“绿色的”、“环保的”、“可循环”的项目。除此,该县坚持以创建生态环保示范基地为目标,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为契机,抓好生态农业工程,大力实施封山育林、水土保持、集镇绿化等绿色工程。到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73.16%;86.2%的村屯绿化覆盖率达到25%以上。保护生态已不是凌云发展工业的负担,而是实现凌云可持续发展的一张“王牌”,因生态环境保护好,吸引了不少外商到凌云投资兴业,一年多来已有上海通鸿集团公司、上海魅姿丝绸进出口公司、广西区水利水电公司等多家企业到该县投资,总投资额达16.39亿元。

  加大水电资源开发和利用力度,逐步建立从水电到矿冶炼完整的产业链。那留一级、加西、水源洞等水电站竣工发电,浩坤电站已建成蓄水,下甲电站扩容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全县竣工发电的小水电装机容量从2.85万千瓦增加到6.32万千瓦;矿冶炼项目不断配套完善,通过技改扩建,年生产能力从2万吨增加到近5万吨;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顺利开工建设。积极引导和帮助冶炼企业不断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推进企业达产达标,形成电力企业和冶炼企业健康发展的工业格局。同时,加快坡帖110千伏变电站建设,争取立项建设百色-伶站110千伏输电线路,努力突破工业发展的电力“瓶颈”问题,使之与凌云工业发展相适应。

  加快农林产品深加工步伐,逐步建立从基地种植到深加工完整的产业链。该县充分利用特色农产品资源和现有工业基础,加快农林产品深加工步伐。充分发挥全县10.8万亩的茶园优势,从茶叶加工、提升品质、打造品牌等方面推进茶业向纵深发展,延伸茶业产业链。继续扶持现有规模以上茶叶加工企业,做强做大做优茶叶深加工。采取多种形式招商引资,引进更多资金从事茶叶规模化生产,使茶叶加工从粗放型向科技型转变,不断拓宽茶叶深加工领域,使茶叶产品从单一品种向茶饮料、茶多酚等系列产品方向发展。目前,茶饮料、茶多酚项目正在洽谈中,茶多酚项目有望在明年通过招商引资落户凌云。该县引进规模为4组的羽腾制丝公司缫丝加工厂已建成投产,形成种桑养蚕到缫丝生产的良性互动。不断整合木材资源,引导木材加工企业向纵深发展,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加附加值,睡宝集团投资建设的译德木材加工企业已建成投产,大幅提高了木材加工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加大中草药产品开发力度,逐步培植从药材种植到深加工完整的产业链。利用该县的中草药资源,加大力度扶持制药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为核心,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使制药业成为该县经济发展的又一特色产业。

  加快矿产资源勘探步伐,为工业发展提供可靠的后续资源。该县多方筹措资金180万元聘请了广西区域调查设计院对全县的铝土矿、铁矿等矿种进行普查,目前地质勘探队已顺利进场作业,预计今年底可得出勘探结果。同时,该县依托该县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大力从事石料、石材加工和水泥生产,力争建成百色市重要的建材基地。

  以工业集中区建设为载体,为特色工业搭建发展平台。在巩固发展原有工业片区的基础上,新开辟了伶站停那、九民和泗城镇洪3个工业发展片区,全县园区土地储备从158亩增加到1280亩,使伶站和泗城工业集中区建设初具雏形,停那片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成为招商引资的新平台,随时承接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