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08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容传文 黄小宁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争当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旗手


  中共田阳县委书记 容传文    田阳县人民政府县长 黄小宁

  田阳县地处桂西右江河谷中段,是邓小平同志发动百色起义建立红七军和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老区之一,是壮族人文始祖布洛陀的故里,也是有名的“中国芒果之乡”、“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等。2002年以来,田阳县以中组部组织局在该县联系基层党建工作为契机和强大动力,创造性地建立了“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县乡党校“一校五中心”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新途径新载体。今年以来,田阳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村屯”建设,创造性地推行“农事村办”工作制度,创新服务三农模式,以大胆创新和具体实践践行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任务新要求。

  创立“党员中心户”和“农家课堂”

  拓展党员保持和发挥先进性平台

  2002年以来,田阳县在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中,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视察田阳时“让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榜样树立好、服务指导好、辐射带动好”标准,采取“标准建户、素质强户、活动立户、制度管户”措施,在农村中挑选思想觉悟高、致富能力强、家庭条件好的1400个党员树为“党员中心户”,每个党员中心户联系带动周边党员群众5-10户,着重在生产科技指导、带头移风易俗、增进邻里团结等方面发挥党员中心户的示范带动和服务互助作用,为广大农村无职党员找到了保持和发挥先进性的有效载体,形成了一户带一片、一片带一村,党员群众互帮互助学科技致富、传文明新风、促团结安定的喜人局面。

  2005年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田阳县深化“党员中心户”创建活动,探索出了“农家课堂”培训这种新的活动载体,在全县170个农村党员中心户、致富能人家中举办种、养、加工、劳务技能等实用技术培训课堂,以农民培训农民为主,专业技术员指导为辅,通过发展同类产业、拓宽致富门路,把党员群众紧紧联在一起,开辟了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的新途径。田阳县的做法已经在全区得到推广,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在八桂大地生了根、开了花、结了果。

  构建“一校五中心”载体

  强化党员干部培训教育工作

  农民群众懂技术、会致富了,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也需要不断创新、不断进步。2006年7月,田阳县抓住自治区把该县作为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契机,由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把农业、科技、劳动、职校等涉农相关部门的人员、技术、经费资源整合起来,构建了“一校五中心”:以县委党校为龙头设立干部培训管理中心、就业培训管理中心、党员培训管理中心、信息管理中心、基地管理中心,建立县委党校、乡镇党校、各村“农家课堂”示范户三级培训平台,规范了县乡培训管理,减轻了部门工作负担,促进了基层人才培养。田阳县以构建“一校五中心”为载体,使县乡党校在新时期实现了“适应三个需要”:一是适应基层党建的需要——通过改革使党校的主阵地作用更加突出、教学基础更加坚实。二是适应培养基层干部和党员的需要——通过改革使党校的培训管理更加规范、培训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适应提高素质和增强能力的需要——通过改革使党校优势发挥更加明显、教育培训成果得到深化。为此,田阳县还在全区相关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推行“农事村办”服务载体

  有效提高基层党委政府效能

  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撤并以后,基层党委、政府的职能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为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深入服务基层群众,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田阳县从2007年8月起推行了“农事村办”新机制,在距离乡镇政府比较远,群众居住比较集中,往来办事不方便的21个村屯设立“农事村办”服务站,把乡镇党委、政府工作职能中党员事务、生产指导、文化活动、卫生医疗、法律援助、民政计生等与群众联系频繁、群众需要最直接的业务放到村屯办理,将服务平台下沉前移,让干部转变作风、群众得到实惠。田阳县构建了县政务服务中心、乡镇“农事村办”服务室、村级“农事村办”服务站、屯级“农事村办”服务点和“农事村办”信息员五级服务网络,大大推进了基层党委、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各乡镇实行“周一周四”或且是“圩日”值班工作制,努力做到让群众证照村里办、补贴村里领、小病村里看、矛盾村里调、信息村里问、农资村里买、书报村里读。“农事村办”服务网络成为了解民情的窗口、办理民事的载体、解决民忧的途径、凝聚民心的纽带、造福民众的平台。

  探索“核心村屯”管理模式

  成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田阳县走示范先行、以点带面之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实施和打造“核心村屯”为抓手,把百育镇那生屯、头塘镇绿谷屯和平泗屯作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按照新产业、新设施、新农民、新环境、新机制和好班子“五新一好”的目标要求,注重创新新农村的管理机制,用社区的理念管理核心村屯,在每个新村设置了党支部、社区服务中心、产业协会三个管理机构,落实政策科技宣传员、民意信息收集员、社会保障服务员、治安管理监督员、公共事务协调员、产业发展指导员,实行新村建设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百育镇那生屯党支部建立以后,积极带领群众进行新村建设,引导群众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努力配合政府协调信用联社给那生屯农户提供建房贷款,在争取最低贷款利率的基础上,再给农民贴息3%。,解决部分群众新村建设后期资金困难的问题,使新村建设如期完工。村产业协会引导群众依靠有山有湖的生态环境和地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区位优势,建设集现代农业观光、农家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基地,推出多项农家乐旅游项目,并实施芒果低产改造“双百”工程,实现全屯人均有100株果、每株芒果收入100元以上。

  几年来,田阳县通过创新基层组织建设的活动载体和工作方式,增强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获得了全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县域经济进步奖”、“双拥”模范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计划生育先进县”等荣誉称号20多个,全县的产业结构实现了“一、二、三”到“二、一、三”的转变。今年1-10月份,全县GDP完成27.8亿元,同比增长13.2%;财政收入完成2.54亿元,同比增长30.75%;农民人均纯收入2595元,同比增长19.6%。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